被嫌弃的松子人间失格的一生
看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和小说《人间失格》总会有一种出离的愤怒。
多数人看完可能会悲悯主人公的遭遇,她和他相似的不幸童年致使悲剧结局。
但我认为童年缺爱固然可怜,失去为人的资格却是咎由自取,顾影自怜罢了。
蹉跎一生却失去了真实的自我,生而为人,对不起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吧。
松子和叶藏的童年极为相似,不论是做鬼脸还是刻意出丑,都是为了他人。
即使对人类有极度的恐惧,依旧要靠扮小丑来保住和人类的最后一丝联系。
这种妥协,屈服,依赖型人格,从童年持续到了中年,又纠缠到死亡来临。
松子宁愿被欺骗、被鄙夷、被辱骂、被殴打,舍弃自尊来博得所谓的爱情。
叶藏表面上招女人迷恋,女人需要他,何尝不是他对女人难以言说的依恋。
我为什么会愤怒?因为在他们身上我总能看到自己的影子,过去和现在。
宁愿抹杀自我、否定自我也要回应他人期待、极力去取悦他人的可怜样。
所以我总是愤怒,愤世嫉俗,自命清高,内里终究是个颤颤巍巍可怜人。
叶藏和松子的悲剧不在于交友不慎,而在于其本身就是“没有自我”的。
我的不幸乃是一种缺乏拒绝能力人的不幸,难道不反抗也是一种罪过?
叶藏其实很清楚问题出在了哪里,他恐惧的是“人世”而不单单是人。
所以他羡慕梵高这类画家,因为他们丝毫不会顾及别人的看法,可笑。
能八风不动的都死了,活着,就只能在这世间不断为“失格”所困阻。
可世道艰辛不是自我放弃的原因,他们身上令人艳羡的炽热与聪慧,投放到了相反的方向。
太宰治说“这是我对人类最后的求爱。”,而松子在死前最后一刻对世界仍抱有最强烈的爱。
倘若把这份热烈投射几分到自己身上,何以至此呢?为何一味朝着深渊索爱?不过虚妄罢。
有人说在这两部作品里看到了希望,恕我不才,所见绝望远大于希望。
看《熔炉》固然痛心,很难对这个社会抱以太多的希望,现实太残酷。
可仍会说“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能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和《人间失格》更像是对边缘人最客观的呈现。
当你在里面看到自己,你又将在何处见到最真实的自己?
只希望将来回首一生只会说:“生而为人,不抱歉”。
这部电影具有很大的争议性,有人赞颂松子从不放弃的追爱精神;有人认为松子面对爱情的态度应该作为反面教材,21世纪女性早已独立自强,爱情不该是如此这般委屈求全。
更有人说,中岛哲也的镜头下,都是妈妈害的《告白》,都是爸爸害的《松子》——论原生家庭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小时候的松子一直渴望得到爸爸的关注,可惜爸爸把所有的爱与温柔都给了病弱的妹妹,哪怕是多挤出来的一点儿关注,也不能给松子了。
松子说,“我总是一个人”,她想尽一切办法去讨爸爸的欢心,做鬼脸博取爸爸的一笑,为此还落下了一紧张就自动做鬼脸的毛病。
松子一直很努力成为爸爸心目中的好女儿,然而,一切的努力都是徒劳的。
爸爸对她的关爱始终很少,松子一直是那个为了讨好而生存,渴望温柔与爱的松子。
松子大学毕业后当了教师,为了维护学生阿龙被开除了,本是内心善良,想去帮助阿龙,却被反过来诋毁自己才是小偷,就这样失去了工作。
这样的设定很滑稽,聪明的她显得很笨拙。
松子说,“在那一瞬间,我觉得我的一生都毁了”。
那一瞬间,她留下了“生而为人,我很抱歉。”这句话。
这也是松子的第一个爱人,作家八女川留给她的遗言。
这句话似乎自带了音效、灯光、氛围、背景音乐,简短的一句话能够让我感受到对方内心所有的悲凉绝望,无需过多的营造和铺垫。
也似乎有魔力,嘴里念一遍,有万念俱灰的感受,彷佛生活失去了支点。
松子的爱是完整的,对待每段恋情都是真心实意的,再多苦难也不离不弃,然而那些男人都退却了,真正爱上松子的两个男人是作家和学生,他们理解松子纯全的爱,感动于松子纯全的爱,更意识到自己生而为人,却配不上这样纯全的爱,他们无以回报,他们否认自己,一个用死来解脱,一个用逃离,松子的爱对这两个人是刻骨铭心的。
那个不记恨伤害的,并以爱来回馈他们的松子,是他们的上帝,他们终其一生直到死都无法放下对松子的亏欠。
面对纯全爱,我们渺小的充满原罪的个体是无法承受的,因为无法回报,这爱就变成了负担,习惯粗暴而冷淡地对待这个世界,习惯于被粗暴冷淡地对待,那么这爱便不是真的,配得上这种爱意味着改变,意味着对自身的悔罪,意味着赎罪!这不是每个人都做的到的。
所以,松子的一生很炙热,她一生只为爱奔赴,飞蛾扑火。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被这句话吸引来看电影。之前以为像《垫底辣妹》那样热血积极的故事,反而是和想象中的出入很大给电影又多加了一星。昨天听到一句话说悲情的底色是生命的真相,看完压抑,谁不是担心生命从哪个不知道的拐点开始就怎么也收拾不好了呢。
电影是06年的,用“搞笑”的手法来表现她跌宕起伏的一生,松子的是非观造就了她的一生,她底线很模糊所以即使学生偷了钱她也觉得自己可以用别人的钱先解决问题,开心的做别人的情妇相信自己一定打败原配,就因为情人说了自己身材好人生灰暗就去做特殊职业者,爱上一个人渣即使他真的很坏也不会离开他,她一直和自己有点残疾的妹妹争宠,认为她夺走了爸爸全部的爱,殊不知爸爸是用自己的方式对另一个女儿做出弥补。
生而为人,你没必要对别人感到抱歉,她并不招惹别人讨厌,善良的有点愚蠢,但是看来傻人有傻福这件事并没有发生在她的身上,她缺乏安全感,只要有爱的意念,即使坐监狱,即使等一个人8年也能将生活过的有滋有味,然后这么无坚不摧的女人,最能击垮她的就是她认为自己的“所爱”离开了她。是该哀伤她的人生观,还是该歌颂她的坚定,算了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任她拼劲全力爱一生。但一定要记得无论什么时候记得保持身材,守住底线。
电影中数次出现“我的人生结束了。”但是每次松子都用自己的意志和不屈的信心熬过去了,最后一次当她认为自己的人生又要好起来的时候,没想到一切就这么结束了。咳咳,干了这杯酒,敬这XX的人生!
这部电影我觉得其实并不是在讲述一个人失败的一生,而是一部励志电影,成日在家浑浑噩噩的松子,在某一天,突然找到了自己的理想,就是成为一个拳击手,为此她拼命努力,即使最后输给了职业选手,但还是无怨无悔,这电影相当励志。
松子并不是一个拥有高度自觉性的女人,她对生命的热情来源于本身的直觉而非感悟。她渴望爱人也被人爱,渴望身边的世界能一团和气。小时候是父亲和妹妹,工作了是同事和学生,之后是男人们。她用尽心机让对方高兴、希望能让一切麻烦消失,更希望人们能主动将麻烦跳过,换取快乐的人生。最明显的例子是她承认盗窃只是因为她想快点结束这一切,好去洗一个澡。
看到后来我痛哭是因为这样的人生比起闪亮的人生更靠近我们每一个人,曾被此片撼动过的人不知是否或多或少地有一丝害怕:如果我的人生也是这样,如果我的以后也是这样,那该怎么办。的确在童话中成长的每一个女孩子,都不曾动摇地认为自己长大会是人群中最闪亮的那一个人,会遇见心仪的王子,留下水晶鞋,从此以后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没有人会认为自己可能是白雪公主中的歹毒的后母,没有人认为自己可能是灰姑娘那两个虚荣自私的姐姐,没有人会认为自己可能是看着窗外烤鸭飘香自己却在雪花掩盖下死去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我们一直理所当然地,想到了世间的美好,然而时间教晓我们的,是遗憾与困惑将会陪伴我们的一生,而且没有仙女和魔法可以改变和逆转。这就是人生。
我们只有这一次的人生,要么幸福,要么平庸,要么一败涂地。松子的一生,其实是最后一个。无论松子多么热情地生活,多么无畏地投入爱情——其实这种热情和无畏更多时候是一种逃避 ——这样的人生也是我们不想要的。所以我们其实是不歌颂松子的。我们歌颂的她的精神,其实恰恰是松子能够活下去的,最具韧力的理由。之所以说她那种向上的精神是一种逃避,是因为她一个人无法生活下去。她选择了一个又一个的男人去爱,去付出,哪怕是伤痕累累也好,都不曾后退,皆因那是她能给自己所找的、关于这个世界美好一面的理由。
可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