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瞧不起团购的,我有这么句话问他:
地上掉100块钱你捡不捡?
我个人没什么钱,但花的也不算节俭。刚好一个月左右前查过一次自己美国运通白金卡的消费,2015年截至当时大概花了十万美金左右。另外其他几张卡上加起来应该也有几万美金的消费。这还不包括我自己公司支出中用信用卡支付的部分。从这个角度上看,至少不算穷人吧?
但我今年三四月间回国间,至少若干次用过点评网提供的团购券或者折扣券,每次省了几十或几百块不等。原因很简单:按几下手机屏幕就能省几十到几百块钱,那凭什么不省?
我想除了少数生下来家境就极其优越到从来对钱没概念,自己也不知道挣钱的艰辛的人以外,不管穷富,恐怕面对上述问题都会有自己的答案。
而点几下手机屏幕,和俯身下来捡钱,恐怕难度和复杂度上也没什么本质区别。
再者说,用团购券一没违法二没损害他人利益,有什么不对的?有什么可指责的?贪了谁的小便宜?跟目光短浅有什么关系?要知道精于算计和善于把握大方向并不是互斥的。恰恰相反,真的要做成事,两者缺一不可。
然而,团购网站的折扣对每个人的吸引力,即每个人对于等量金钱折扣不同的态度,间接地反映了每个人所属的社会阶层和收入情况。例如,对于一个年收入50W的精英商务人士,不会使用85折的100元代金券,而月收入5000元的小白领则更多地倾向于购买该团购券。
是不是使用团购,是个人习惯喜好问题,没有对错。
相比问题本身,我反而更在意 “穷的心态” 和 “以后没什么大出息” 这些用词。
感觉上,有资格说这种话,想必是个很有钱,很有出息的人。
如果确实是很有出息的人说的,那么无论是否赞同,我都表示尊重。
但如果本身就出自没什么出息的人之口,我只能呵呵了。
人贵有自知之明。本身没什么出息,还要教育别人有出息,画虎不成反类犬。
团购和其他一切可以获得价格优惠的购买行为一样,不意味着任何意义上的贫困,只是意味着你得到同等效用的代价更低,从而可以从有限的收入中结余出更多的购买力用于其他的用途(当然要付出时间的代价,毕竟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任何人都可以选择团购,当然本可以不团购而选择团购的人在省钱之外更多了一分精明。从这个意义上说,团购本身是一种适用于任何财富状况的购买行为(虽然价值高且效用大的商品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不提供团购的)。
团购不是「穷的心态」的体现,团购是「穷」本身的体现。
当然这个「穷」是消费能力的相对比较,而非绝对的。
比如看电影这种同质化商品,动动手指就可以节省 30 大洋的活,那必须团购。但是一看团购餐饮,很多时候就担心质量不行,没必要节省点钱承担影响心情的风险,许多人就不会去团购。
当然消费「穷」也是相对的,对于每年可支配收入在 100 万以上的人来说,完全没必要去动一下手指头团购才去看电影。
不过,相比起「穷」来说,更蠢的行为应该是去做不经济的消费决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