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很正常吧。
首先多了点主观感受。自己脑海里听到的还是受自己主观影响较大,这些也会和自身所处的环境和心情有关系。我觉得这一点很好的证明就是和别人吵架的时候,要是吵架或者你很讨厌一个人,他说的话肯定没好感,也不愿意听;所以即使在他说话挺正常,在别人听起来也很正常的时候,到了你脑海里就会不正常了,可能就会稍微带一些自己主观的感情色彩。你要是很讨厌的话,怎么听都不会舒服的。
其次就是传播本身的问题。每个人都是不同的,自己脑海里的声音更偏向自己所理想的声音,有时候你会觉得很好听,但有时候又会很不愿意听,在声音的传播上,对于别人和自己来讲肯定也是带有一定的区别。就像小时候玩的那个打电话的游戏一样,把纸杯穿上线,两个人直接用耳朵听而另一个隔着桌子听,效果肯定也是不一样的。
而且在脑海里的声音他其实是空的,并不是一直都是相同的,有些是自己平时影响起来的,好像都有一定的声音来源。,比如电视剧、喜欢的人等具体事物
说贝壳不太准确,海螺明显更拢音,题目中的贝壳换成海螺更靠谱吧?!把海螺靠近耳朵,可以听到大海的声音,这是我小时候听过最美妙的谎言,住在东北内陆城市的我,小时候没见过大海,只对母亲河松花江印象深刻。
童话故事《海的女儿》,电视节目《动物世界》,还有小学老师教过的歌曲《大海啊故乡》,以上这些,让我对蔚蓝海洋形成初步的印象,也有些向往去海边看看,记得很小的时候,爸爸去外地回来,给我带回几个大海螺,他是个特别爱吃海味的人,这几个大家伙是要吃掉的,海螺的味道我早不记得了,只记得我终于可以实践一下,开头提到的那个美妙的谎言,拿起大海螺靠在耳边,闭上眼睛仔细听,哗哗哗……“哇,真的有大海的声音啊!”第一次听到这声音,真的非常兴奋呢。那时幼稚的我,还把海螺里里外外仔细观察个遍,又把玩了好一阵,一心想知道大海的声音是咋来的。
后来,我从科普书籍和电视上了解到,海螺中听到的所谓大海的声音,实际上是我们血管中血液流动的声音……no,no,no,这个也是多年的谣传,这种声音实际上是一种白噪音(后面细说)。原来我很长时间也以为是血液流动的声音,其实真不是,刚搜了一下相关资料,回答这个问题,也让我自己涨知识了。
白噪音到底是什么鬼呢?这一现象属于物理学范畴,联想一下“彩虹”就一目了然了,一个彩虹色的圆盘在快速转动时,肉眼看白盘变成了白色,这里的白色就好比“白噪音”,日常生活中各种声音就像五颜六色,如同在一定转速下的彩虹色盘(这些声音在同一个频率上),都被耳朵自觉认同为白色的背景(即白噪音背景),大脑已经默认这种状态,当一个海螺聚拢在耳边,声音高度聚拢,平衡被打破,原本被忽略的“配角”,被放大变成了“主角”,大脑应该也觉得很新奇,传入耳中形成了所谓大海的声音。
小时候我们看的童话故事里曾说过把贝壳放到耳朵旁边能听到里面有海浪的声音,我们会感觉很奇妙,所以小时候我们手里面有一个贝壳都高兴的不得了,拿着就像宝贝似的,到处给小伙伴们炫耀,然后都会放到耳朵旁边,听里面有海浪的声音,呼呼呼呼的,一阵一阵的,那感觉就像自己置身于海边一样,我从小就是比较喜欢大海的,一直也都很向往。
可是等到我们慢慢的长大了,明白了一些道理就知道其实贝壳里的声音根本就不是海浪的声音,我们大家都学过物理吧,根据物理学的原理我们其实听到的声音是自己血管里血液流动的声音,因为当来自贝壳以外声音的频率与贝壳里内腔固有的频率相同的话它会发出一个共鸣,所以当我们把贝壳放到耳朵旁边的时候就会听到这种共鸣的声音,这并不是海浪的声音,所以小时候真的很天真,等长大以后就感觉自己被骗了,懂得多了就越觉得自己小时候是多么的幼稚。
所以啊,贝壳里根本就没有海浪的声音,那声音其实是自己血液流动的声音而产生的共鸣,其实不止贝壳里,就连我们平常折个纸飞机放到耳边也会有这种声音,但是我们经常说那是风声,根据物理的原理所有我们听到的声音都是通过振动人的骨胳使耳蜗淋巴液移动,摆动内耳毛细胞从而产生听觉,声音的传导就是这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