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同事脚疼上楼费劲,我几乎天天背她上楼,那时候我还是女孩,比她小六岁,后来我急需一万她都没借我,我知道她有,她也没借我,我告诉她周一就能还她,借钱是周六晚上很急,但是她仍然没借我,后来跟我们一起的一个朋友病了,我们一起去看的,我买的水果她也没出一分钱,实话说她家条件还是很好的,不知道为什么这样,我想了一圈大半夜的管谁借钱,后来决定跟我大姑姐张嘴,平时我们关系一般,大半夜的她手里也没钱,找她朋友用支付宝给我转的一万,后来通过这一件事我对我大姑姐就改变了,我们现在关系很好,当然这一件事起了作用,我最难的时候她帮了我,我不会忘了她的!
看过这样一段话:有人说,付出和接受是等价的,是一种人们感情的储蓄,一味的索取,只会等来情感的毁灭。我要说付出与接受是双向的。只有一方的主动是得不到真情的回报的。我们需要彼此心灵真诚的付出。你帮过的人不一定帮你,帮过你的人会再帮你.我认为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
你帮过的人不一定帮你,首先,你决定要去帮忙的人一定是你比较在乎的人,你把他当做朋友,正是因为你的这种在乎,所以当然有需要帮助的时候,你会不遗余力的帮助他,但,你未必是他真正在乎的那个人,也许就像很多人一样,你只是他众多常年不联系,有事才会想到的朋友中的其中一个。当你有需要帮忙的时候,你也许不会想去给她们添麻烦,不会去告诉他你遇到了什么事情,当然,他也会装作不知道,要不就各种借口理由推拖,秉持这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所以说你帮过的人不一定会帮你。
相反帮过你的人会再帮你,就像上边说的,如果这个朋友再找你帮忙时,你还是会去帮她。同样的道理,这个朋友第一次愿意帮你,就是说明他把你当朋友,真的在乎你愿意在你有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双手,正是因为这种在乎,在之后,你再遇到什么问题时,即使你不说,他也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你.
所以说,你帮过的人不一定帮你,帮过你的人会再帮你。
你帮过的人不一定帮你,帮过你的人会再帮你。犹太人流传过一个二战时期的有关人性的经典故事,寓意告诉人们:许多人认为,要赢得他人的忠诚,最好的办法是给其恩惠。其实这是对人性的误解,在现实中真正对你忠诚的都是曾经主动给过你恩惠的人。最开始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也很想不明白,为什么你给过恩惠的人往往不会对你忠诚,而给过你恩惠的人才会对你忠诚。后来,经过这么久的思索与思考,我感觉自己有了一点明悟。
你给过恩惠的人,需要你的恩惠所以你才会给,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可能他还是需要恩惠,但是你可能恰恰不再满足他的恩惠需求,或者说你给的恩惠已经不能满足他的恩惠需求了。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你不可能时时给他恩惠,他却可能时时需要恩惠,而这个需要一旦演变成理所当然要是你没有给他恩惠,他就会寻找其他的恩惠来源。而寻找其他的恩惠来源也许就可能会有对你不忠诚的地方,因为恩惠的施与总是需要一些条件的。一个好心人看到一个乞丐可能会发好心给这个乞丐钱,但是这个乞丐还会向其他人乞讨。但是,给过你恩惠的往往对你是忠诚的,上面说了,一个乞丐。假设我是个乞丐,你给了我恩惠,我根本不用担心你会不会对我不忠诚,因为没有什么东西值得你对我忠诚,也没有什么价值让你对我不忠诚。所以,往往给过我恩惠的人对我而言是值得信赖的,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学生可以相信自己的老师,老师却不一定相信学生的原因。
那么回到这个问题上,我帮过的人他不一定会帮我这是很正常的,假如我需要帮助了,他可能会有你这个条件怎么会需要帮助的话,或者他根本就没有帮助你的力量,也或者说他正在接受他人的帮助。但是你会因为这个原因而不再继续帮助他吗?我不知道。而帮助过你的人,起码心态是好的,所以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也可能会来继续帮助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