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期待那种每十年聚一次的同学聚会。
刚毕业的时候,我们聚在一起,说一说各自将来的打算,谈一谈要到哪里上大学,再和老师寒暄几句,跟好朋友说几句体己的话,大概这样一个毕业聚会就算完了吧。
第一个十年,我们又聚到了一起,这个时候我们刚刚从大学进入社会,时间也不过四五年光景,我们看到了久违的同学和老师,我们彼此熟悉,我们彼此交心。可是猛然间发现,老师鬓角的白发不知道什么时候又多了,他不再是以前课堂上讲课的时候那个神采飞扬的帅男人了,岁月在他的脸上留下了痕迹。
我们大家讨论着自己大学的时候交过的朋友,说他们再好却也始终比不上高中的那一群傻子们。我们说着自己谈过的恋爱,一个人神采飞扬。也有一个人黯然神伤,各怀心事,却又互相关心。
第二个十年,我们携家带口,聚会的桌子整整多了一倍。我们向朋友们介绍自己的家人和孩子,述说这几年买房买车的心酸历程,向曾经喜欢的人点头,表明我们已经各自成家。老友的一句话,仿佛让我们回到了二十年前的时光,仿佛我们还是那群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孩子,可是一转眼我们的孩子都能打酱油了。
第三个十年,大家都到了,可是老师没来。班长说,老师身体不舒服,今年暂时来不了了。很多人悄悄低头,可是我们明显的看出了他眼眶里的泪水,谁都明白,今年不来意味着什么,我们已经成长,已经开始接受生离死别,可是仍旧不想要亲人和朋友离开。我们的鬓角都添了白发,那老师呢?
第四个十年,半百之年,带着我们的孙儿,来到了这个聚会,跟大家兴高采烈的讲自己的孙儿多厉害,前几天又在幼儿园里考了第一名,老师如何如何夸奖等等。很多人只是摇摇头笑着,笑着笑着,眼神就变得落寞,仿佛自己昨天也还是一个三岁的小娃娃。
第五个十年,我们左等右等,始终等不齐那一桌子的人,一桌子的菜一筷子都没舍得动,因为总觉得他们马上就来了,不能让他们吃剩下的。后来班长来了,他说有的人已经走了,刚才自己去医院挂点滴了,护士是新来的没经验跑针了,所以来得晚了。我们用最简单的方式吃完这一顿饭,在座的所有人都知道,我们日子不多了,我们已经不再年少,一辈子的人生,说入土就入土了。
……
终究,我们还是没能等来第六个十年,我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住到了另一个世界,这个聚会,就这么散了。
我觉得这种形式的同学聚会就很好,每十年一见,每十年述说自己,虽然没有很多的沟通,但是每隔十年再见之后,都会更加亲切。
我和所有人一样,都对同学聚会存在诸多疑问。平時,在微信上都扯不到一块,实际聚在一块没什么意义。
再说,现在的人功利心重,没有个好的职位会被许多同学当成空气,而且時隔多年,共同语言很少,甚至已出现了代勾,
我不认为同学会是重温当年的友谊,那是理想中的看法,而事实上,同学会纯脆就是一个显摆与摆谱大会,只有身份相近的人才够热络,也能说在一块儿,甚至与记个号码以后也会常联络。
同学会就是他们看得起你才叫你,但没有了平等相处的基础,同学会还有剩下什么?
我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参加过同学聚会了,倒不是说我不去,而是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从小到大,从小学一直到大学,我所在的班里都不怎么举办同学聚会。大学倒还好,因为现如今大家还没有毕业,因此聚会其实是没有高中初中那么迫切,但事实上大学我们班每年都会聚会,大家一起吃个到之类。
但是高中初中真的特别特别少。
初中其实还是有一些客观的因素的。比如那个时候手机并不是一个很普遍的东西,大多数同学手上都是没有的。那个时候也没有微信,qq初中时我都很少使用。因此毕业以后,其实在一定程度上也缺乏联系的条件吧。再加上大家各自上了不同的学校,加上学业的压力,联系也就越来越少了。
高中到现在更是一次集体的也没有,可能我们缺乏那个发起第一枪的人,可能大家也都懒得见了~
我以前其实很执着于这件事,为什么大家不一起聚一聚呢?后来想明白了,我们的生活环境在不停的变化,圈子也一定是在更迭。如果有些人不见了,便不要去强求了,曾经我们一起开心过就好了。
如果要聚餐同学聚会的话,希望不再像以前一样,一起吃饭看电影唱K什么的。因为每一次出去都是这样,吃饭看电影倒也罢了,有的人真的不爱唱K,也不喜欢KTV这种地方,去了只是全程看着一部分人嘶吼到天明。
所以,我期待当中的同学聚会是希望大家可以一起出去玩,去郊外,去爬山,可能有些人好久不见的尴尬也能在这种互动当中找回曾经熟悉的感觉~
就单纯的是为了友谊,没有虚情假意,聊聊日常和以后得生活挺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