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落梅的书,当初在初中的时候,班里就有好多人在传白落梅的书,后来我看了看,当时第一次看的时候觉得这书写的真的好好啊,特别的文艺,特别的适合摘抄,所以那个时候我的周记本子上摘抄的几乎都是白落梅书里的句子。
自从看了白落梅的书之后,我就特别喜欢那些文艺的句子,像什么,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还有什么相思莫相负还有什么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些都是白落梅写给林徽因,还有唐诗宋词,还有写给海子的一些书。
而且我对林徽因的第一印象就是白落梅书里描写的样子。那时候林徽因在我的心里简直就是言情小说的女主角,她和徐志摩的爱恋还有爱而不得最后嫁给了梁姓人家。
可是后来真真正正的理解林徽因的时候就发现,白落梅写的那都是些什么鬼啊,林徽因绝对可以用先生来称呼,绝对不是白落梅塑造出来的言情小说的女主角。
还有她的那本书相思莫相负,写的是宋词的清韵。当我高二开始学唐诗宋词的语文读本的时候,才真正的对那些个诗恍然大悟,对于她写的东西简直无话可说。可能是因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吧,好多人都觉得白落梅的书,语言很清淡,但是却极其的伤感,适合一个人静静地品读。
我同意那句话。在我某个年龄段的时候,我非常同意那一句话,辛弃疾有一首诗内容是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我只能说当我年少不识愁滋味却又想做一个文艺女青年的时候喜欢过她。
从上高中就喜欢看各种小说,那个时候我是图书馆的常客,慢慢的,现在长大了,却越来越喜欢看关于青春的书,电影。现在大多都是电子小说,但是每次出去逛街的时候路过书店,总会去转一转。夏至未至是我拥有的第一本书。那个时候我还是个喜欢看郭敬明文字的小女生,那个时候我才十六七,花季少女的年纪,初恋男朋友送我的生日礼物,夏至未至。收到礼物的时候,我视若珍宝,把封面用透明胶带仔仔细细里里外外封好,后来分开了,这本书也是唯一留下的东西了。十年过去了,我去哪都带着,后来还是被后来的男朋友丢了。呵呵。可是现在的我还是喜欢怀念青春,尽管别人说我也还在青春的尾巴上。可是每次看到这样的书我总是忍不住买下来。夏至未至,谁的青春不迷茫,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
因为别人的大力推荐,上个月我买了一本英国作家SD罗伯森的小说《看不见 的 爱》。
买之前我还去豆瓣搜索了一下,看它评分很高,评价不俗,才决定买的。
手拿到手后我马上放下手头正在看的书,开始看这本书。
这本书讲的是男主角威廉在去接女儿艾拉放学的路上发生了交通事故,被撞死了。死了之后他的灵魂到处飘荡。他飘到了女儿旁边,希望拂去女儿脸上的泪水,却无能为力;他来到了年迈的父母身边,看着父母因为他的离去而伤心不已,他也跟着煎熬。他还参加了自己的葬礼。
在这一切都完成后,他还是不愿意回到天堂,因为他放不下他六岁的女儿,因为他曾答应他的女儿要永远陪在她身边,他不愿意食言。
在别人的帮助下,他努力了很久,最后终于真的和女儿建立了联系,艾拉能够看到他了,并且能和他交谈。即使其他人并不能,也不知道。
就在他决心永远作为一个灵魂陪在艾拉身边时,发生了一些事,他的父亲也去世了,而他的接待者让他意识到,留在艾拉身边并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也许会对艾拉产生不好的影响。在纠结了很久之后,他选择了回到刚刚和艾拉建立上联系的那一刻,与艾拉告别。
两百多快三百页的书就讲了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非常流水账,也非常无趣。中途看到一半时,我特别想不看了,因为找不到共鸣,因为只能不断看到艾拉哭,哭,哭。其实一个六岁的小孩不一定能意识到死亡意味这什么,又怎么会有如此多的悲伤和忧愁呢。
豆瓣评论里大概都是些对小女孩的眼泪没有抵抗力的怪叔叔怪阿姨吧我猜,实在太无聊太无趣了,洋洋洒洒的流水账,失望,失望。
偷影子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