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年轻人来说,都向往在一线城市生活,可面临着一线城市的巨大竞争压力,有时也会让人有离开的念头。
我刚刚毕业的时候就选择了一线城市的周边城市,选择的城市是广州东莞,那个时候,我觉得能在大城市打拼也是一种幸福。刚开始去的时候,可以说是人生地不熟,对那里的一切都很陌生。没有朋友,没有亲人在身边。更多的时候是孤独的一个人。对于一个毕业不久的我来说,进入新的单位也是一种考验。
刚上班不久,面临着各种繁忙的工作,为了能尽快的适应新工作,我不断的努力,每天别人下班了,我还要在单位自行加班,只为了让自己能把工作做的更好,能被领导肯定。当工作做好了,被领导重视,就会受到同事的排挤,有时候,同事会故意为难我,但我也都克服了。
心情不好的时候,真希望有人能陪我说说话,在我身边鼓励我。可是,面对着诺大的城市,我找不到一个能与自己交心的朋友,我很孤单,很多次都想离开这所城市,回到自己的家乡。但为了我心中的梦想,我还是选择坚持了下来。
在一线城市生活虽然压力重重,但是工作的机会很多,发展的机会也很多。也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因为一线城市聚集的都是人才,不管选择了哪个单位,你都可以学到很多新的东西,而学到的这些东西,等你离开时,会发现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我在一线城市工作了一年,这一年我不仅让我的专业知识得到了突飞猛进,也会了与人交往的技能技巧,当我回到我所在的城市上班时。不但工作很好找,也会在单位中受到领导的重视,同样,工资也会很不一样。
在一线城市生活,除了工作机会比较多。也会有很多不便的地方。比如说,医疗方面,当生病的时候,去医院看病,就挂号排队都需要几个小时,再加上看病排队的时间,快的话就是半天,慢的时候就需要浪费一天的时间。大城市人多,所以看病很不方便。
除了医疗方面看病麻烦外,外出交通也有一定的影响。虽然交通便利,不管是马路还是行车都会让人觉得很方便,但让人烦恼的是,堵车现象很严重。有时候上班,明明把时间留的很充足,可是因为途中堵车,还是会迟到。
即使在一线城市生活困难重重,但是我不后悔我选择在一线城市生活。因为一直认为有压力才有动力,在一线城市快节奏的生活中,我可以不断激励自己,让自己不断的提升。只有那样,我才能顺利的应付以后的生活。
很多人在一线城市生活,因为压力太多,选择逃避,我想他不仅是错过了更多的机会,也放弃了能让自己成长的空间。在没有竞争力的城市生活,只会让我们变得更安逸,只会享受生活,从而缺乏奋斗的激情。
总之,生活在一线城市周边的生活,只要我们适应了,习惯了,就可以打造出自己想要的生活。不要被困难和压力所吓倒,勇于向前就会有希望。
转眼之间便到了毕业的年龄,面临的最大问题,说实话就是找工作。可是哪有那么容易找呢?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我们有远大抱负,有不屈不挠的精神,可是生活的压力终究会有一天到来。就拿自己来生活,肯定不愿意回到穷乡僻壤中,平平淡淡的过完自己的一生,那样的话多没有意思啊!真是太没有意思了。还不如不上学了上了学又有什么意思呢?座椅很多人就会选择去大城市,谋求生存。
大城市哪里有你所想象的那么容易。说的不好听的话,那就是处处碰钉子。生活在大城市的我们,人多,交通拥堵,每天去上个班把人能挤死,记得又一次大城市去找自己的朋友,初入大城市的我坐了个地铁,前后坐反了三四次,真是让人无奈。再加上房子又贵,你根本就买不起,所以最终选择生活在了周边的小城市。
虽然生活在了小城市,但是自己无怨无悔。生活在周边的小城市。多少还是有很多的不适应。平时买个啥东西,尤其是是那些限量的东西,还真是不好卖。可你说如果生活在大城市里。想买什么就有什么。再说平出门交通多多少少会有一些不方便。可要是在大城市里,出门就是地铁。真的很方便。谁让自己选择待在这样的一个小城市呢?每年年一过完,这里的周边城市,在年前是非常热闹的,可是一到年后人去楼空。原本的热闹劲就没有了,因为人们全涌向了一线的大城市
生活在小城市,有时候真的想想,每天都在想着城市的灯红酒绿,大城市的时尚与繁华,那才真正的叫做生活啊!我所体验到的是每天想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碗里的就是大城市的生活,锅里的就是小城市的生活。这个比喻道出了我们多少人的心酸与无奈啊!
自己坐标安徽芜湖,因为高铁的便利,属于上海的两小时通达圈,同时靠近南京这一个准一线城市,算是泛长三角经济带范围内。
首先是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一直都有这样的说法,上海是辐射,北京是虹吸。而上海对于江浙、现在又拉来了安徽,其带动作用是有目共睹的。而准一线南京,虽是江苏省省会,却一直被戏称为“徽京”,被省内的苏州、无锡所不服。宁安高铁开通的时候,南京和安徽沿江一带更加紧密了。南京未来的地铁规划都有修到马鞍山的打算。而近些年围绕着中国“第五个直辖市”的争论,此起彼伏,南京的直辖也是其中呼声较高的一个,总的来说就是要拉来马鞍山、芜湖合并变直辖。就是这样,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和自己的安徽省的省会一直没有那么的亲密,反倒是因为高铁的原因,和南京不管是经济合作还是人员流动一直都比较频繁。
其次是发展空间的扩展,江浙沪众多的高校教育资源,还有未来广阔的工作空间,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的人口流失,尤其是前段时间看过数据,安徽的在外人口高达1000万,高居全国第二,大部分都被“虹吸”到邻近的江浙沪了。造成了到南京听周围人讲话,除了普通话外,都是江淮吴语(南京与安徽沿江城市的方言)。而到了上海,排外是出了名的,因此会有些摩擦、不适(看网上讲的,自己很多年没去过上海了)。
对于在一线城市周边经济圈的城市来说,利大于弊,而对于个人来说,见仁见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