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的经典道理有很多都是乡下人比较流传的。其他地方不太了解。简单介绍几句我们东北这嘎达的吧
一人不入庙,两人不观井,三人不抱着树。
这里说的是一个人不要单独去寺庙,当然你也可以理解为倩女幽魂,实际情况是因为寺庙的佛像除了弥勒佛以为的都是怒目威严容易吓破胆吓丢了魂。两个不观井是人心隔肚皮你不知道跟你一起看的人是个什么心态,万一有心加害与你旁下无人你就白白送了性命。三人不抱树,指的可不是三个人抱着一颗大树,古时候伐木后都是两个人抬着,为什么不是三个呢?因为三个人中间必有一人。两段的如果想加害与他只要松开手这个人就被压在中间了。这三句总体告诉我们就是要小心行事,防人之心不可无。
一母养七儿,七儿难养母。这句话在我看来真的是非常准确的一句了,尤其在我们农村那里。大家都知道农村家庭一般孩子比较多,因为种地是个体力劳动所以人丁兴旺是有利的。一为母亲可以拉扯养大七个孩子,但是老了老了七个孩子不一定都会赡养老人,这种事情在农村时常发生,一个字穷。可见母亲是非常伟大的。也劝劝各位母亲是最伟大的,无论她可能什么都没有给你,但是给你了你生命,那么请孝顺你的母亲这是天道中正之道。
救急不救穷,帮笨不帮懒。想必都看过张艺谋的《活着》其中富贵输光了家底去找龙儿借钱,龙儿就说了这一句话。是的你救穷是没用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就是这个道理,帮助懒得也是没用的,因为懒纵有天资也是不会好的。但是笨的人肯付出就有回报。
大概只有这么多了,还有很多谚语值得我们去深思。
不怕家里穷,就怕家里出懒虫。这是我经常听父辈们提起的一句话。我觉得是非常有道理的。表达了贫穷并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懒惰。歌颂了勤劳致富的美德。也是我一直奉为人生准则的一句话。
这个世界上唯一可以无中生有的人是梦想,这世界上唯一可以不劳而获的就是贫穷。古人们经常把懒惰与贫穷放在了一起。并且经常说,劳动人民最光荣,劳动人民是最伟大的。就可以看到,懒惰的可怕。
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一样,那些小时候家里很穷得人,靠着自己翻转了自己家庭情况的人,一定是非常勤劳的。而那些家里情况不好,又非常懒惰的人,注定一辈子就那么穷了。不单是这样,就是那些家庭富裕的人,如果懒惰,最终在厚的家底也会被败光的。
我真的是亲身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在我太爷爷那辈的时候,家里还是地主,非常的富裕。那时候在当地是大户。只是好景不长,我太爷爷不务正业,不安心踏踏实实的工作。而且沾染了很多不好的习俗,把家底败光了。
到了我爷爷这辈,更是一样,不愿意工作。非常的懒惰,以至于没有欠下了很多的债务。而我父母一辈子,也都在一直的还债。也一直到我出来工作,才把家里债务全部还上。有时候真的很怪,但确实没有办法。
唯一能做的就是吸取教训,靠着自己这双手,让自己的家庭好起来。而要对付的就是懒惰,要做的就是努力工作。
农村不像大城市那样挨家挨户都是大门紧闭,而是有事没事就去串串门唠唠嗑。你家有什么好吃的,就那点给左邻右舍。我家有什么新鲜玩意,都会分点给周围的人家。整个村子里的人,只要在马路上遇见,都是笑嘻嘻的打招呼,不像城市里,都是陌生人擦肩而过的关系。
在农村里,我觉得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话特别的有用。我们如果和左邻右舍的关系处理的好了,我们会省去很多的麻烦。我小时候奶奶一个人在家里务农,那会儿其实爸爸妈妈不让她做这些重活,但是她就是一个人闲不住。但是她年纪又大,像扛稻子这样的重活也做不了。
一到农忙的时候,隔壁家的叔叔们都会去帮忙。奶奶给他们钱他们也不要。那会儿还不是机器收割,什么都是依靠人力的。所以那会儿都是靠着左邻右舍帮忙才把稻子收回来。平时有什么重活也都是他们帮忙的,左邻右舍有时候比那些亲戚都要靠谱一点。因为他们和我们生活的比较近,所以有事情他们能够帮帮我们。
还有一句话就是六尺巷里有谦让。左邻右舍有时候也避免不了一些利益的纷争。可能隔壁做房子一不小心把房子做的大了一点,然后占了隔壁的地方。或者是因为天地的问题,占了别人的地方。这个时候就可能大家闹得有点不好看。如果双方都不让,可能就会伤感情。所以农村里面左邻右舍要多谦让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