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价值观不同,就很难走到一起。尤其是对于知心朋友,我们可能会有很多朋友。关于酒桌上的或者点头之交等等,但从来没有听说过有的人知心朋友一大堆。这是因为真正能称得上知心朋友的人不仅要懂你,还要跟你有相同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对我来说一个知心朋友可能从小到现在为止都没有得到过,或者说在你的朋友跟你相处的过程中可能升级为知心朋友。但我觉得这样的可能性也很小,因为懂你的人在你跟他结交的那一瞬间,你就知道你们的磁场是相合的。
我是一个很喜欢结交朋友的人,所以从小到大,我身边的朋友都一大堆。但是我可以说,真正称得上知心朋友的人,最多两个。也许朋友可以在你困难的时候对你伸出援手,也可以在你需要安慰的时候义无反顾的借给你可以依靠的肩膀,但很难有那种一个眼神儿,一个动作就能知道你们在想什么,需要做什么的朋友。如果要说知心,那就是性格跟你互补,思想跟你差不多,最重要的一点是观念跟你必须要在同一个方向。
上大学之后我有一个朋友,家庭条件跟我差不多,然后从小到大成长的环境也差不多,所以就感觉我们两个特别有共同话题。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就是走到外面,别人就以为我们是寝室的小团体,但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们只是更加有共同的话题,能够聊得来,能够谈谈以前,谈谈现在,谈谈未来。有时候就走在路上,我们就可以聊到很多,包括自己的家庭,包括自己其他的朋友。我认为这样才能算得上知心朋友,他不一定每时每刻都在你身旁都能够给你帮助,但他一定能够在你想谈谈什么的时候,立刻给你很好的回复。
我认为知心朋友也可以算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在这个世界上,可能有跟你过着同一种生活的人,可能有跟你处于平行线上的人,可能有跟你的生活背道而驰的人,也可能有跟你志同道合,兴趣相投的人,他存在着,但你不一定找得到。所以说知心朋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很难遇到,首先你必须要是一个能够广交朋友的人,其次,你要在你交朋友的过程中表现出你的兴趣爱好或者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然后找到符合你要求的人,慢慢接触,最后成为朋友。
每个人的身边都有许许多多的朋友,有的是同学、有的是同事、也有网上结交的……但有不少的人都在抱怨,为什么自己的知心朋友那么少?明明朋友那么多,为什么找不到一个知心朋友?难道知心朋友那么难以结交吗?
我觉得每个人关于知心朋友的理解不同,什么样子的朋友才能算是知心朋友,因人而异。可能两个人明明关系已经十分的好了,但自己依旧觉得只是普通朋友。我们必须先定义自己心目中的知心朋友是什么样子的,有些人认为的知心朋友可能要求过于严格,觉得只有像亲人一样的关系才能算是知心朋友。但知心朋友毕竟还是朋友,不可能像家人一样全心全意的对自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但是很多人都更多的在意别人的缺点,而忽视了别人的优点。而别人的缺点,多多少少会令自己讨厌,然后一点一滴的缺点都会被自己记在心里,久而久之,自然就会远离他们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应该着眼于他人的优点,而并非全部注重他人的缺点。而真正的朋友,能够包容他人的缺点,试问自己做到这一点了吗?
很多人是一种十分纠结的生物,既担心对方远离自己,又担心对方离自己太近。太远了,感情就淡了;太近了,又害怕别人对自己做出不好的事情,自己的隐私会曝光。有些人的自我保护心里十分的严重,那样的话又怎么能让别人接近自己呢?
因为你再也不会像儿时一样,轻易的把自己的所有的情感表现出来;因为你再也不想儿时一样,在朋友面前肆无忌惮;因为你再也不会像儿时一样,傻傻的问朋友,为什么不理你了;因为你再也不像儿时一样,喜欢热闹和喧哗。知心朋友,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却很难有人能够得到,我们吝啬付出,不愿意付出自己的感情和时间,总是想着让对方主动一些,让对方告诉自己,她愿意和自己交朋友。
长大以后,我们变得不再喜欢打扰别人,明明一个人孤独的要死,却也不愿意主动约朋友出来玩,害怕拒绝,所以宁愿选择一个人宅在家里。好多心事,都会自己藏起来,总是感觉说出来也不会有人懂,对于那些居心叵测的人,甚至会把自己的难过,当成笑话一样,讲给别人听。我们开始谨小慎微、开始畏首畏尾,有时就算别人发自真心的关心我们,也不再愿意接受。
而所谓的知心朋友,一定默契十足,一定无所不谈,一定懂得自己的过去、现在、将来。有些话,即使不说,一个眼神,对方也会明白你的难过与不安。然而,每个人都步履匆匆,忙于奔波自己的生活,再也没有多余的时间去陪伴朋友、去关心朋友,友谊却也开始变得难能可贵。对于朋友的没时间,我们习惯了不打扰,习惯了一个人独处,习惯了一个人的所有,遇到难过的、开心的,也不再愿意和朋友倾诉。如此这般,知心朋友,又如何能够交接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