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间道》不仅仅是在拍摄手法与剧情上赢的了人心,他在细节上也是值得我们去深思的。首先电影的开头就引用了《涅槃经》的一句话“八大地狱之最,称为无间地狱,为无间断遭受大苦之意,固有次名”从表面上看上是介绍了电影名字的由来,也暗示了电影主人公游走在黑白两道之间,在无间断的收到卧底与生活折磨。以“无间道”作为片名,显然寓意深刻。两个身份都本不该属于自己的人,他们几乎生活在一个类似无间地狱的环境里,做梦都怕别人拆穿自己的身份。这个世界里,到底什么才是生活的道理、做人的道理。
进入无间地狱是没有轮回的,只有永远受苦,但片中的两位主角却在寻求轮回。一个是毒枭的私生子,却考取警校,立志除暴安良,做个好人;一个虽然出身黑社会,却不乏善良和原则,希望能做个好人。两个想要成为好人的年轻人,两个身陷无间地狱的卧底,一个虽是好人却不能言,一个欲做好人却不能为。在正邪的斗争中,在人性的挣扎中受到折磨。一个是打入警察内部的内鬼,一个是进入黑帮的卧底,暗示了黑白之间没有明确的分明,生活就是一个无间地狱要折磨中去感受生活。然后电影中的天台与电梯也有着一定的寓意,天台戏有四段,这四次 都有陈永仁的出现,第一次是跟黄督查抱怨卧底工作迟迟不能结束,第二次是讨论内鬼问题,第三次是给刘建明越好三点见面,第四次就是跟刘建明在天台见面。天台是有一定暗示的,天台总是很明亮的,因为他是城市比较高的地方,与天相接近,与天堂最近,在天台上能看到整个城市,也是以一种上帝视角俯视这个城市,这个城市就是警匪相冲突的地方,也就是这个城市概括了这个社会,这个邪恶藏污纳垢的社会,只有在天台上才能看清这个社会,看清芸芸众生 ,看清自己,这个社会才是真正的无间地狱,在天台上才能逃离地狱,才能真正放松自己。而电梯就是连接这无间地狱与天堂的地方,知道最后陈永仁死去,电梯下降,暗示了他又回到了这个无间地狱,要继续轮回收到地狱的折磨,也引出了人间即是地狱这一意旨。其中陈永仁一次见到了前女友,女方已经结婚生子,在问到孩子多大的时候,女方说五岁了,小女孩却说我几年六岁了,女方却连忙说对不起 啊,妈咪说错了,在表面上看,似乎陈永仁的前女友已经结婚生子这没有异议,但是岁数的口误与葬礼上她泣不成声,女儿感动十分惊讶,都让人不禁感觉到前女友的女儿就是陈永仁的女儿,也就是说陈永仁虽然死了但是她的女儿却作为他的延续仍存在这个无间地狱中,生死轮回的在她身上开花结果,永不停息。再有就是陈建明在电影里说了两次一样的话就是我想和他换,每一次的意思都是不一样的,第一次是在警校,他看到陈永仁被驱逐出警校,但并不知道他就是卧底,这句话只是单纯的羡慕,他根本不想当内鬼,只想出去,不受拘束,他只是身不由己。但第二次是在陈永仁葬礼,他也说出了这句话,他不仅是想换的是一个真正的警察身份,换的还是死去的解脱,不想继续在地狱中收到折磨,只有死去的人才会解脱,才不会收到这个无间社会的折磨,他羡慕陈永仁 真正得到了释放不在受到束缚了,再也不用活的那么累那么艰难了。《无间道》这个电影里,所有人物的选择都是不可逆的,不能改变的,每个细节背后都为电影的主旨埋下了伏笔。就像黄督查对韩琛说的那句话,如果谁输的话就会死,结果两人都死了,也许人生没有真正的赢家,大家都在这个社会的无间地狱受苦受难,相互轮回。
《无间道》这部电影不愧为香港影史最富盛名的警匪片,许多人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人说好电影值得反复观看,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每看一次便会有不同的体会。《无间道》给我的感觉正是这样,第一次看的时候只看到了警匪相斗正邪之争的刺激,这一次看却有点明白了片名“无间道”的深意。
佛经里说“无间是八大地狱最痛苦的一个”。
两个身份都不属于自己的男人,一个是警方派往黑帮的卧底,一个是黑帮藏于警局的卧底。他们如同生活在一座无间地狱,做梦都害怕被人拆穿真实身份。
无间无轮回,只有永远受苦。但是他们都不甘心,都想要离开无间地狱,摆脱命运的操控。
他们究竟能否得偿所愿?善与恶的道路,一旦选择,又能否再回头?
这部港片的剧情并不复杂,但是剧情环环相扣,伏笔前后呼应,无一处赘述。梁朝伟刘德华等人全程飙戏,每一个眼神都传达出人物复杂的内心波动。再配上恰到好处或紧张或急促的BGM渲染气氛,让人一气呵成看完仍意犹未尽。此外,片头片尾用佛经为起止,虽然我不懂佛经,但是也能稍微感受到片中隐藏在警匪片背后的,对于宿命轮回等一系列人生哲学的探讨。
刘建明身处白道,却为黑帮做尽蝇营狗苟之事,少时的无从选择使他只能进警局做卧底,他是师傅”一将功成万骨枯“的骨。但当他最终获得成为”将“的力量,当他想做一个好人,想要洗白自己,想要生活在光天化日之下。却发现这根本就已经来不及。
“人在做天在看”“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不是所有的错都能被原谅,不是所有的“对不起”都能换来“没关系”。
那些贪赃枉法的官员虽偷得一时的纸醉金迷潇洒快活。
却终究不能摆脱官场翻船沦为阶下囚。
那些杀人越货的罪犯虽逃得一时的法律制裁逍遥法外。
却终究不能免于绳之以法沦为刀下魂。
已入无间,再无轮回,只能不间断永世受苦。
电影里同为卧底的两个男人。
一直坚守着正义的陈永仁死去却死后得以正名。
半路追求做好人的陈建民活着却活得生不如死。
这大概就是导演和编剧想要表达的。
对于善与恶的极致追求。
关于佛教“生死轮回,宿命论”的观点吧。
正义之士,受身无间却终可获涅槃。
邪恶之人,一时苟且却唯永堕无间。
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无间道》是香港电影的里程碑,早在2002年之前 香港电影很不景气,观众早就看够了以往 的香港电影的形式,香港电影也是像以前的经典好莱坞模式一样像是流水线一样只有固定的模式,没有创新,香港电影票房 一直不景气。 所以《无间道》一出就获得了好评,获得良好的口碑和大量的票房,并且被美国华纳公司 重金购入并且重拍,也创造了亚洲之最,也振兴了香港的电影产业。
《无间道》这部电影虽然也是以往的警匪与卧底电影,但是他不再是放在了警匪的火拼或者是警匪的对立,而是匠心独运从基础上做到了升华,更加注重了内心的刻画与人物内心的纠葛,在精神层面和思想层面上打开了香港电影的新高度,他转向心理学和哲学,人物在故事中成长,通过情节挖掘人性。这一时刻起,香港电影不再是纯属供人消磨时间的末流产物,而在哲理性、艺术性上给予观众启示,将国产电影引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部电影是新时代的序幕与旧时代的终结,他让香港电影进入一种细节刻画的时代,这种细节化抛弃的是原来香港电影相对粗糙的画面质感和想一段是一段的感觉,香港电影自身质量的原因,使得产量锐减,让大量的专业人员转行或者失业,所以这部电影救活了香港电影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