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该如何与这个世界美好相处?最好的状态是像一条河流那样,绕过群山与大地,奔流到海;像一棵树那样,开花结果落叶枯萎,都尊重自然的生命历程。
人是自然界中唯一反思自身、追问存在意义的物种。人要与这个世界美好相处,需要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超自然的关系。
儒家主要谈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德性的智慧,礼乐教化,内圣外王;道家谈的主要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空灵的智慧,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佛家主要谈的是人与超自然的关系,是解脱的智慧,缘起性空,转识成智。
中国人的天性关注现世的、“此岸”的生活,不太喜欢思考死后的、“彼岸”的世界,佛教自从汉代传入中国后,给中国人带来了全新的、超验的生死观,中国人才有了死后来生、轮回转世这些观念。
同时佛教逐渐中国化,到唐朝时出现了最中国化的佛教宗派:禅宗。禅宗从创始人慧能开始,就体现了“三教合一”的特点,儒道的精神融入佛教,关注当下,把佛教从“彼岸”又拉回到了“此岸”。
儒:忠恕之道
在《论语》中,曾子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忠”就是尽己之心,“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用今天的俗话来说,意思就是“想人家好,才能自己好”。
“恕”就是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所不想要的东西,决不强加给别人,用今天的俗话来说就是“要想被人尊重,首先要尊重别人”。
“恕”道可以说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黄金法则,可以推衍开来,比如说我们不希望别人羞辱自己那我们决不要羞辱别人,这里强调的是一种宽容精神,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这两者综合起来就是忠恕之道。其实忠恕之道是“仁”的一体两面,“忠”中有“恕”,“恕”中有“忠”,“尽己”与“推己”很难分割开来这就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
推而广之,由个体到群体,忠恕之道也是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文化与文化、宗教与宗教之间相互关系的准则,是促进人类奔向大同目标的普遍和谐之道。
中国几千年中的战乱多是由于外族入侵造成的,而且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宗教迫害和宗教战争,没有为了“有几个上帝”“圣父圣子哪个大”这样的超验问题而屠杀自己的同胞和异族,这不能不说是拜儒家文化所赐。
道:至乐之道
道家智慧的精神追求是“至乐”即达到快乐,至高无上的快乐。这才是道家文化中最核心的价值精神。
“至乐”之道建立在对自然、对生命的敬重之上。道家最关注自然、关注生命,并且把整个自然生命看成是一体,不仅仅是人的生命,还包括动物的生命,地球的生命,整个自然界的生命,宇宙的生命。
出于对生命的敬重才要“至乐”“至乐”不仅要使自己快乐,还要让其他的存在也快乐,社会快乐,自然界也快乐。
道家认为人体就是一个小宇宙,与外部的大宇宙存在对应关系因此人与自然完全融合融于自然连自我也不存在,跟大自然完全一体,就可以获得“至乐”
所以“至乐无乐”,这里的“无乐”指的是没有常人所有的感官欲望快乐,从而真正达到快乐,也就是成为道家所说的“真人”。《道德经》说“修之以身其得乃真”,懂得修身,有了“真德”就可以延年益寿。
道家的修真就是达到“至从而延年益寿,甚至长生不死。“真”在甲骨文里是一个倒立的尸体,可见在古人的思维中死亡才是“真”,而并不认为死亡就是终结。
《庄子》中骷髅可以托梦告诉庄子人死后的快乐生活,老子说:“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意思是说我是可以没有身体而存在的,老子又将死亡形容为“复归婴儿”。
道教把死亡看成是成仙前的准备阶段,就像“蝉蜕”一样,摆脱旧的躯壳,开始新的生命,从而羽化成仙。可以说道家和其后的道教对中国人的医学、养生学提供了基本理念和实践法则。
释:平常心是道
禅宗提出“平常心是道”,把修行拉到人间的日常生活中,吃饭睡觉、劈柴担水都是妙道。看似容易,其实修行到心无挂碍,保持一颗平常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这首诗表达了“平常心是道”的境界。
平常心是道,人生的最高境界并不在于功成名就,而在于悠然地品味流逝的或正在流逝的看似寻常而实不寻常的生活片段。比起对是非成败的热衷来,日常生活细节中的趣味和品味更能提高人的尊严和生命意识。
春来草自青,秋到叶自落。只有保持平常心,静心做日常事,不染不著,“山高不碍云飞,竹密不妨水过”,这样,你才能理解生命自在的真味。
一些人在生活中千般计较,陷在利害得失的算计中不能自拔,其实不如多一点平常心,少一点胜负心。春来,奉一树绿叶;春去,还一身自在。不去妄求,也就没有了忧伤和苦恼。
谁家无明月清风?平常心人人皆有,在凡不减,在圣不增。修炼自己的内心,从容而独立,充满乐趣与热情地对待工作、生活,平静温和对待这个世界。
来源:儒风大家
2017年,我们看到了太多“限制了我们的想象”的事件,有时候会想,这个世界真的会好吗?
2017年,我们或多或少经历了改变,感情上、身体上、财务上、家庭上……有时候我们会想,2018年我们会是更好的自己吗?
2017年,我们与世界之间,是相互无视,还是相互怨怼?是相互同情,还是相互认命?
与世界美好相处,并不是一句空话。如果每个人都对自己不满,对世界不满,所有的不满加起来,足以将地球的未来推向黑暗。
量子物理学认为,世界的万事万物都是由能量构成的,人类也不例外。我们的意识和我们的思想一样,都是能量。所思所想通过能量相互传播。所以当我们都对自己及世界抱有负面情绪,那么就会朝着负面“心想事成”。
那么,我们该如何与世界美好相处呢?
第一,检查自己的想法。
可以提问,例如:让我生气的事情是什么?我为什么会生气?生气的背后表达了自己的什么想法?将那些自己怨怼的、阻碍自己的想法拿来自查,你会发现“啊?原来我有这么多不可思议的心思!”
第二,将注意力多分给地球一些。
我们住在钢筋混凝土的房子里,路边的树长成什么样恐怕都不知道吧?地球养育了我们,而我们却脱离了地球,以人类一己之私做了很多破坏地球的事情,这都不用多说。
我们可以做的,多去关注自然,多在自然中生活。可以与你喜欢的花对话,与你热爱的风景畅谈,感激那绿树花草,感激那白雪皑皑,多释放积极的能量给地球,它一定会知道的。
第三,放下期待,过好每一天。
我一定要怎样怎样,这样的誓言,焦虑大于动力。其实大部分的时候,都是开始很难。中途做不下去,那要想想是不是不符合实际情况?以好的心情开启一天的生活,我们也会做好很多事,体会与世界美好相处的感觉。
认知升级,活出自己。欢迎关注瑶知天问(微信公众号ID:loves-knows)
你好,明天就是2018了,首先祝你新年快乐哦!
与这个世界美好相处最好的方式应该是保持善良吧!善良的品格是人生最大的福气和底气,孟子云: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唯有善良,无论对于人或神,都永远不会成为过分的东西!善良的人,心中自由美好世界!一善染心,万劫不朽,百灯旷照,千里通明。
善良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最纯粹最本真,最无功利的善意。看到陌生人出糗时,装作没看见,就是善良。让座以后离开原地,然后多走几步,就是善良。别人生病休养,不在她疲惫时突然到访,就是善良。看到旁人落泪,少问几句“怎么了”,也是善良。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比起轰轰烈烈的壮举,善良更多时候是不动声色,是恰到好处!它不能带给你任何物质的回报,也不会让你一夜成名,变成伟人,但却可以让你心安理得!
我们每个人都参与着这个时代,经历着这个时代,雨降落给坏人和好人,阳光也温暖着坏人和好人。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一念一清静,心似莲花开,心怀善良,萦绕满怀馨香,走过岁月的坎坷,穿过流年的沧桑,2017,感谢所有的善良!2018,我们保持最初的善良!
有兴趣了解更多和互相交流,欢迎关注我的
微信公众号:果子悦读,ID: zhaohuijun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