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我不懂日语未读原作,答起来真是有点虚,题主随意看看就好。针对多个回答说叶唐的翻译拗口、影响阅读,他们翻的三岛怎么样我不知道,川端康成的雪国、千只鹤、古都我都是看的叶的翻译,确实不是很轻松的阅读,但意境传达的非常准确,那种虚无、情绪、人世徒劳的喟叹,那种专属于川端康成的、连毁灭都带着 decent 的意味,通过叶的翻译我都能准确获得,个别字句段拗不拗口我没关心,只要不阻碍我理解,我个人来说都不太在乎。三岛的春雪我看的文洁若的版本,也挺好。以上说的都只是我的读书体会,毕竟翻译这种事,要做评价也起码要有和源语言比对的能力,显然我没有,so仅供参考。另外,从自身追作家周边的惨痛经历来看,友情提示大家还是看作品就好,文坛八卦这种事,一旦涉猎三观崩毁简直分分钟,了解下来也就没几个作家、翻译家能读了,我身边就有朋友看不了任何 gay 写的作品,真是替他惋惜,起码我大纪德就被他这么偏见的错过了,你们说可不可怕!可不可怕!所以做人嘛,最重要的是开心啦,认真读书就好,么么哒。
不吹不黑的来讲,这两位的文学造诣确实有限,不过事实上并不影响阅读,尤其是日本的文学不同于西方名著翻译不好会很诘屈聱牙,日本的文字和咱们的语言逻辑差不多,完全不需要高慧勤那样雕章镂句的去凹措辞,所以个人感觉叶的文学造诣一般反而是种优势,接近白描的翻译和三岛由纪夫冷峻的笔锋和内涵都很契合,当然还是看个人取向,反正不是很推荐唐月梅的,女人的思维始终是和男人搭不上线的
有不少人觉得他们翻译比较拗口,然而我觉得虽说不上完美但是恰如其分翻译得有距离感不是坏事,不是所有类型的外国文学翻译都要接地气,距离产生美,文学的美感很大一部分来源于文字的距离感,唐和叶翻译的语言和句式充分体现了这点,其他人翻译也能同等程度体现川端的物哀、矜持和节制,三岛的优雅、唯美吗?
叶唐二位先生对于三岛作品进入中国所做的贡献,不是仅仅凭翻译就能否定的。首先,中国大陆大规模结集出版三岛由纪夫文集,共有三次(当然九州出版社也有一次,不过都是重印前作,所以略过不谈):作家出版社版(共十卷,另附一卷怪异鬼才)、中国文联出版社版(共十卷)、上海译文出版社版(有平装精装两种,平装共二十卷)。每一次都是唐月梅先生倾力组织出版的。当然在作家出版社版本出版之前,叶唐二位先生已经开始译介三岛了。这三次文集的意义重要到什么地步,仅仅作为一名读者,可能是难以想象的。第一次作家版,是中国大陆第一次公开出版三岛文集。
第二次中国文联版,看看书目就知道,选篇之专精和用心,不是那些试图分杯羹之人所能共论的。中国文联版大量弥补了三岛那些非代表性作品,其中的一些作品直到现在,仍然是仅此一种译本而已。第三次上海译文出版社版,我相信大部分年轻人对三岛的了解都是由于这一套文集。在其他版本绝版之时,重新推出,居功甚伟(同样这次也加入了之前没有过的新译作,比如《殉教》和《萨德侯爵夫人》)。
所以三岛的读者、粉丝、研究者(尤其是研究者),不在心底感恩叶唐二位先生,是说不过去的。(当然不仅是三岛,包括川端、谷崎、大江等等作家,我们如今能在书店中读到这些日本文学,很大程度上都是二位先生为我们争取来的福利。)为何用争取二字?这里要谈一谈众人追捧的两位译者,李芒和文洁若。
1995年,中、日、美三国文学者拟订于9月27日在武汉大学召开三岛由纪夫文学国际研讨会。这次研讨会可能是首次有关三岛研究的“国际”研讨会(用千叶宣一的话说是“世界上第一束国际性的三岛文学研究交流的花束”)。然而这次会议,被李芒先生以“这是关乎政治大局的大是大非问题”举报了。根据许金龙老师的回忆,后来有关部门介入,先遣返了美国学者,后遣返了日本学者,最后送走了中国学者(名作家莫言、余华也在其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