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美留学第五年了,本质上我不想回国。先说一下我的个人背景。我的家庭有父母兄弟,父亲工作,母亲持家,是中国里最最传统的家庭。家庭条件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也就是说,只要我不是要过什么大鱼大肉奢侈无比的生活,我的父母养我一辈子不存在太大的问题,至少他们还是能让我有吃有穿有住,所以我不想回国不存在是在国内经济上活得不比国外好。
我是大学来的美国,只有五年,所以所有假设、讨论、结论都基于一个人五年一般情况下对一个国家的感觉。
好了,以上是背景。
我不想回国有这么几点原因,一、美国生活居住环境较好。比如房子你轻易就能租上很大的,车子你轻易能买上很不错的。
二、人比较少,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城镇,各有各的好处。并且,在美国,小城镇对于大城市而言并没有太多不足在生活上。地方干净,环境空旷。然而,在中国,一线和二线差别已经挺大,三线四线五线就更大。我没有任何歧视的意味,在这点上客观来讲,确实是这样。
三、美国人公私分得很开。这和国情和文化是很有关系的。美国是一个崇尚个人主义的社会,因为不会有人敢公开以群体来要挟你个人做一些什么事情。但中国人最喜欢的一个概念之一就是“我们这个大家庭”。因此,在中国社会,公和私,分得不是那么清楚的。没有哪个好哪个坏的意思,纯粹是你个人喜欢。
四、美国有相当多的所谓的政治正确,也就是不论你心里怎么想,表面上是绝不会这么做。美国人也比较能接受多样化和个人化,很少会把某一个个人放在一个群体里去看待。比如,他们不会觉得学生就得开什么车、穿什么衣服、化妆不化妆等等等,因为这对于他们来说这些举动和学生没有什么关系。但中国社会还不太习惯群体中的“异类”。
其实我的观念是人之初,性一样。会不同,是靠制度。
因此,我第四点不是在夸美国人心地善良。我觉得心地这事,中国人怎样,美国也怎样,都是人。只是制度不同,表情工夫不同。而对于你平日里接触的绝大部分的人来说,他们只要表情工作做好了,你就已经足够自由和舒服了。又不是个个是你亲人,没必要推心置腹,你也其实不在乎他们内心到底想什么。
五、不用翻墙。
这几点基本上是我不想回国,或者是留恋美国的原因。那么你以为我想留在美国吗?不,我确实是要回国的。原因如下,
一、我的父母仍在中国,而且开篇说了他们是很传统的中国人,所有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都是中国人,他们是绝对不会能接受到国外生活的。而我,完全不想离他们太远,这是我想回国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二、美国的文化我几乎完全不喜欢也不接受也不想融入。没错,他们的制度是我喜欢的、表面工夫是我喜欢的、社会生活环境是我喜欢的,但他们的文化,我几乎除了摇滚乐,没有一样是喜欢的。比如美剧我几乎一部也没看过,比如他们的各种美国大片、科幻片,我觉得难看要死,比如美国人的娱乐活动、笑点等等,我几乎和他们找不到任何共同语言。(这段话仍旧是我个人喜好,不judge任何人。)
其实,留美还是回国,一直是我很矛盾的地方。我因为最后两点打败了前面五点,所以我选择回国了。但我想,如果这七点都接受的人,就会想留在国外了吧。
至于各种中国的生活小便利,我想并不是吸引大家回国的主要原因,比如微信支付阿、淘宝阿、美食阿等等,我相信不是吸引大部分人回国的原因吧。
在美国100名左右的某公校当教授。每学期教学任务是2-3,或者3-2,或者3-3;每星期把课和坐班时间都安排在两天,还有一天需要回去开个例会。一个星期只需工作两天半,剩下的时间就很自由了。新晋的教授可以自己埋头写paper刷声望,年老的教授很多是带孩子孙子养花养宠物什么的,甚至经常去旅游。发文章要求5年内5~6篇领域内出名的期刊,评上了tenure(终身教授)之后,只要不犯什么大错,基本就是铁饭碗,不用看系主任,college dean,甚至校长的脸色。美国的高校就是个养懒人的地方。如果不是排名特别前的大牛校,其实是挺安逸的。我见过很多教授都有副业,旅游爬山球迷的就不算什么了,种树酿酒打游戏玩乐高的都有。
年薪是9个月,暑期看福利,如果能争取到教课或者研究项目,或者系里有闲钱,大约可以多20%的年薪。很多人把暑期的课安排在两星期,教完就去放假了。
还认识有几例,在领域内小有名气了,就会有国内的学校邀请回去当客座教授,经常两地跑,相当于公费回国探亲,拿双份工资。
总体来说钱不多,比不上程序员,工程师等,跟逼乎上分分钟号称几十万美元月薪的更是没得比。福利倒是不差。
很多不回国的人都是普通的星斗小市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不外乎就是希望做一个中产白领,过一分安逸的生活,有车有房,仅此而已。
还有就是,回与不回都是暂时的,世界人口是流动的。
3月10日,爱因斯坦发表著名的“不回德国”声明:“只要我还能有所选择,我只会生活在有公民自由、宽容,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国家。”进而指出在当前的德国政权下,这些条件不存在,也不会存在。
这位名科学家挑逗性的声明引来希特勒政府的迅速回击。纳粹党媒《人民观察家报》发表一系列攻击爱因斯坦的文章,众多德国主流媒体亦蜂拥附和。一篇文章题为“关于爱因斯坦的好消息——他再也不会回来了!”,文中指责“这位沽名钓誉之徒竟然胆敢对德国指手画脚。在我们眼里他从来不算德国人,况且他也宣称自己是犹太人。德国大地上发生的事他永远也理解不了。”不久德国境内流传一个名为《尚未处决》的宣传册,将爱因斯坦同众多“国家公敌”并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