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那样纯洁的爱情,我也只能站在一个偷窥者的角度去看了.一本美丽的日记,一个在水中沉溺的镜头,让我知道这应该是一个关于爱与抛弃的故事.
若仙,一个成熟美丽的女孩.书韵,一个颇有男子气息的女孩.在她们之间,一直有神奇的心灵感应将两个人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如果不是从细节中透露出的爱意,我会认为她们只是交心的好朋友.
有,无. 是,非. 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真中有假,假中有真.谁也不知,谁也不管,什么都不知,什么都知.假既是真,真既是假.谁也是我,我也是谁,人人是我,我是人人,真变假,假变真.
事实出乎我的预料,她们竟然是相爱的.一些凌乱交织的片段,让我开始真正了解她们的感情.
若仙弹琴,书韵唱.那慰藉心灵的音乐,可以帮书韵赢得任何比赛.若仙弹琴,书韵静静的坐观.没有说话,没有挽留,但只是一个眼神,已证明她们之间的感情.
成长,难道可以用体重和高度去衡量吗?
没有你,我也活不好,知道吗?
整天要死要活的是你,我死去,谁会记得我,她们只会说:"死了一个女孩."只要循规蹈矩,就可以避免发生以外,真的可以吗?当若仙说出这些话后,她的生命忽然走到了尽头.她死了,许多事情都成了迷.
直至书韵在若仙死后,再次翻开那本日记,真相才渐渐袭来.
原来两个人真的是相爱着.
为了向若仙表示自己的决心,书韵曾决定公开关系.
虽然满怀信心,手牵手走进书韵的教室,但老师的恶言还是令她退却.
书韵一句反驳的话也说不出,她才明白原来勇敢不是那么简单的一回事.
只有若仙,只有若仙对她微笑.但老师的一巴掌令书韵无法再笑出声来.
若仙主动亲吻她嘴角边的血迹,却也令书韵疏远了她.
"还是怀念那些美好的俗事.记得当初我一看见你,就听到了钟声,我说真的.那是我听过的最好听的声音."书韵沉浸在若仙的日记和对过去的回忆中,无法自拔.
屋顶,美丽的时光交错,优雅的直至太阳下落.而书韵与若仙依然固守在心灵的深处,不肯远去.只可惜一切都成为过去,她们不再亲近了,为可悲的自尊而放弃了爱情.
若仙在日记中写到:"你看见我,转身就走,你被判我."
书韵抚摸撕掉的页张,像是抚摸若仙破碎的心.
雨天,若仙决定遵守约定,来带走书韵.
然而她终于知道,爱是有界限的,爱不是自私的.
既然爱书韵,就应该让她幸福,就算自己身在天堂,也不应该剥夺别人幸福的权力.她决定离开书韵,远远的离去,但她仍记挂着书韵,在心里轻轻的爱她,保护她,直到永远.
我相信书韵也不会忘记若仙.在她们心里,彼此站着最重要的位置.对于两个相爱的人来说,这便足够了.而我,只是一个觊觎她们爱情的一个偷窥者,我不能对这样的感情有任何的评价,我只是静静的看着她们,看着她们在爱里,从幼稚自私,走向成熟伟大.
第一天死去的女孩,大脑被人挖开,或许,她曾记得真相。
第二天死去的女孩,双腿被人砍去,或许,她曾接近真相。
第三天死去的女孩,双耳被人割去,或许,她曾听到真相。
第四天死去的女孩,双眼被人剜去,或许,她曾目睹真相。
第五天死去的女孩,舌头被人割去,或许,她曾说出真相。
第六天死去的女孩,双手被人劈段,或许,她曾写下真相。
第七天,一个女孩即将死去,或许……
Memento Mori是我心中最好的恐怖片之一。当然,这样的说法取决于评判恐怖片的标准。在我看来,恐怖片并不需要拍得很吓人。单纯感官刺激的恐怖片有其存在的理由,但并不足以被视为艺术。恐怖片应当探究人性,尤其其阴暗面,不过这还不够,好的恐怖片应当深入到人物内心,它可以是一首诗,一首穿越真实与虚幻,理性与非理性,意识与潜意识的Cinematic Poetry。正如片中所言:诗是自由的,电影在某种意义上很像诗,借助蒙太奇艺术,它可以从一个意象跳入另一个意象,由一个时空跃至另一个时空,真实与幻想的界限可以在此消逝,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Memento Mori便是这样的电影诗,我们若把它还原为现实,它其实是发生于一天之内的故事,但借助于日记的内容与联想不断铺陈开来,时间被不断延展拉长,使得这一天有了一生的长度。
整个故事源于一本日记本,或可称为诗集。篇首的文字便或许来自于这本诗集,无论如何,它是这首电影诗的引子。
试想,99年的片子,画面可以好到什么样?如此低成本的片子,制作可以好到什么地步?
演员是新人,大家可以查查资料,都是新人~~最重要是有人说这个恐怖片,一点都不恐怖………但是种种种种,仍旧没能阻止它成为经典,仍旧没妨碍它成为四部中最动人的一部。此片在当年一举拿下全韩票房季军,同时获得韩国最高电影奖青龙大赏的多项大奖,这一部也是女高系列里业界口碑最好的一部,之后的第3部“狐狸楼梯”和第4部“声音”画面日趋唯美,“狐狸楼梯”捧红了朴寒星和宋智孝等几位主角,“声音”的音效剪辑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就是这知名度甚高的两部却始终没带回“粗糙简陋”的第二部曾给我的震撼和感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