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一月底,桃花就在博客上说买到了《荆棘鸟》1983版的DVD碟,问我想不想看。我想看,却不敢看,理由说来有些可笑,我以为:天下找不出一个真正适合扮演拉尔夫的男子。我不想自我青春期开始就留驻心目中的那个男人被一个我不接受的男子扮演得一塌糊涂。桃花看过了,给予的评价很高,可我依然害怕看。直到前几天在桃花的博客上看到剧照,被剧照中理察德•张伯伦那隐忍而痛苦的眼神打动,终于决定要看了。
我预料到我会再次落泪,却没有预料到我会从片头一直哭到片尾。从来,多愁善感的人都是在别人的故事里落自己的泪,我也毫不例外。在影片的细节里,回想起了我初读《荆棘鸟》的点滴感受,原来那些曾经打动我的感觉一直深埋心底,不曾远离。那些对于爱情的模糊的向往也沉渣泛起,以我不曾预料的方式刺痛记忆。再回顾自己的情感经历,我忽然发现,原来我的爱情,就是从这里起步的,是《荆棘鸟》给了我爱情的范本和最初的渴望,让我若干年后,还沉迷于其中不得解脱。渴望一个拉尔夫,渴望一个既充当父亲、兄长,又充当朋友、恋人的男子,渴望一个伴随我成长过程,给予我无尽呵护,寄托我一生爱情的男子。而世间,却没有这样的男子。正是考琳•麦卡洛这个女人以如此缠绵悱恻的故事毒害了我的爱情观,让我如此被爱情引诱,又如此被爱情折磨。而最后,我还是不得不再次沉醉于她所描绘的爱情,领悟她所洞悉的人世苦难和生命真谛。人的一生,如同荒原上的花朵,风一吹,就消失得无踪无迹。而爱,却是这短暂生命中唯一的亮丽的颜色,美得如此残酷。确如桃花所引的那句:“爱比恨更可怕,因为当你恨一个人,你可以报复他,你爱一个人,却什么也不能做。恨有了断的时候,爱却会贯穿你的一生一世……”
读小说的时候也许年纪太轻,那时候除了特别关注男女主角的爱情故事外,对其他人物的印象已都已随时间的流逝而渐渐忘却。看影片的时候,他们重新得到我的关注。梅吉的母亲菲给我的印象最深刻。这个原本出生名门的女人,为了年青时候一场违反禁忌的爱情,受到了命运的诅咒,她带着她的私生子下嫁给一个粗俗的工人,收藏起内心隐秘的爱,遗忘掉往日精致的生活,开始了终日劳碌的主妇生活。她不停地怀孕,生育,奔波在粗重的生活中,渐渐皱纹满面,年华老去。她遭遇着生活接连不断的摧残,儿子和丈夫的不和,私生子坐牢,丈夫和儿子相继离世,毁灭性的火灾,……甚至,连她故意要遗忘掉的女儿,也最终走上了和她相同的命运,为一场永无指望的爱情赔进漫长的一生。然而,她只是隐忍,从不哭泣、抱怨,默默忍受着命运的惩罚。那种隐忍的痛苦,让人揪心地痛。让她能够从容面对痛苦和厄运的,正是她内心深处的爱。爱让人勇敢坚韧,也让人脆弱不堪,爱让她忍受了所有的苦难,爱也毁掉了她作为一个女人精致而华美的一生。而朱丝婷,这个从小被梅吉忽视的女儿,这个已经以为自己生来就是不值得被爱的女人,也让我落泪。母亲梅吉把几乎所有的爱都交给了她与拉尔夫的孩子戴恩,她在被忽视和被责骂中长大,学会了伪装自己,过着人生如戏的生活,直到戴恩去世,她才在母亲醒悟过来的爱中找到自信。爱情,是女人一生的宗教。从菲到梅吉到朱丝婷,这三个女人的命运让我庆幸我没有生女儿,我不用再为她在爱与命运的抗争中遭遇的痛苦而揪心。 影片基本忠实原著,人物刻画很深刻,画面很精致,音乐也不错。唯一的不足是人物老年时代的化装稍有破绽。而桃花买的这一套DVD中间剪辑出了问题,掉了全剧最高潮的一部分,就是梅吉结婚生子以及和拉尔夫在岛上相会的一段。为了找寻这一段,我把碟子前后反复播放了好几次,又选择章节播放,无论如何,都只能在片头中看到镜头花絮,一大遗憾。还有一大遗憾就是我在看片过程中很多突如其来的感触,来不及打捞,尽数湮没在脑海深处,剩余的,只是红肿的眼睛和模糊的心痛。
《荆棘鸟》电视剧还是改编的很不错,一些人物和情节做了改动,比如维图利奥不是跟拉尔夫年纪相仿的人,而是像拉尔夫的父亲,拉尔夫一直跟随他的脚步,当然他去世的要比拉尔夫早一些;再比如菲在哈尔之后没有再生下那对双生子;弗兰克最终的结局交待的也不像书上那样;梅吉离开麦特劳克岛之后没有和卢克再在一起就回到了德罗海达;拉尔夫是在十九年后回到德罗海达见到了长大成人的戴恩并在戴恩的意愿之下带他去了罗马;戴恩死后,是拉尔夫和朱茜把他送回德罗海达,安葬了戴恩之后,梅吉才让拉尔夫知道了戴恩是他的儿子... ..
电视剧的角色我觉得挺符合我心里的想像,也许是因为我其实是先看的电视剧迷上的荆棘鸟吧,虽然那是很久以前。理查德张伯伦对拉尔夫的心理拿捏的很是到位,看过书再去看他的表演,更能体会到这一点,我想他是一个很优秀的演员,看到有些评价说他太老了,我倒没怎么觉得,因为他是一个很有魅力的人,整个剧里他表现出一个优雅、阳刚、敏捷、体贴、能准确反映人物内心世界的形象,还有,他修长的身材和手指很难与“五十岁”相关联,可能正因为如此掩盖了他年龄的不足;小梅吉是可爱纯洁的天使,我想没有人会不喜欢这样的一个女孩,像拉尔夫一样,每次见到她都想抱抱她,带她去做喜欢的事,看到她高兴你会自然的高兴起来,而长大了的梅吉是如此的迷人,太美了,唯一与书本描写不太符的是多了份性感欠缺了点母性(我的感觉);另外还有菲,演员是找得非常合适的,那张永远不会表现感情的脸,一开始让人觉得冷冰冰的,感觉做母亲做到这份上真是不怎么正常,但到最后,却让人觉得她是一个“非常正常非常可爱”的妈妈;斯图,我最喜欢斯图的形象,带着一副眼镜,不苟言笑,很恰当;当然有点失望的是卢克、戴恩和朱茜,卢克像个粗鲁的庄稼汉,真不明白找演员时怎么会觉得他形体会像拉尔夫呢?戴恩整体的形象很善良可爱明朗,但眼睛总让人觉得怪怪的,朱茜,总觉得个子不应该这么矮,眼睛也是怪怪的... ...
其实看完电视剧的同时,留给儿时的一切也就明了了,我想应该是爱吧,人是逃避压力的,不管是看书还是看电视剧,我想我都是喜欢看梅吉长大之前的部分,尤其是电视剧在这一部分表现的太好了,“为什么如此牵引我的心,为什么占据连上帝都不能占据的地方?”,拉尔夫面对小梅吉的时候一定在不停的问这个问题;等小梅吉学会了骑马,和拉尔夫一起驰骋,那个画面太美了;小梅吉专心的抚摸着自己的马,而拉尔夫却专心看着他的天使,每看到这儿,都会随着拉尔夫的心一起悸动,梅吉,不要长大,永远不要长大,就这样拥有着彼此。
而后来的故事,跟着主人公们的感觉,一起体验着爱情,也一起品尝着苦果,想放弃却欲罢不能。
电视剧虽然有些地方表现的不尽如人意,但一些台词还是让人不得不心动,弗兰克:“梅吉,你认为爱还能拯救我们吗?爱比恨更杀人不见血,就像拳赛,对手就是你的恨,于是你拼尽全力的猛击,直到他不能还击,而爱呢?”拉尔夫:“没有任何抱负崇高到可以伤害一个人”“我的梅吉,你永远都能爱,不顾一切,即使你失去了所有,你还能爱... ...”
前些日子在网上瞎逛,看到了荆棘鸟这本书,隐约记得大约十几年前看过一部叫做《荆棘鸟》的电视剧,当时迷得不行,虽然当时还不怎么懂得什么叫爱情,优雅的拉尔夫、迷人的梅吉和他们那刻骨铭心的爱情在我的孩童时间一定留下了什么,于是欣然订下了书,书是两天后送来的,精装,很漂亮,但当时没有急于打开看,最近才有了时间,结果看了十几页以后便再也放不下了。
考琳麦卡洛的手法实在有着惊人的魅力,看了整整一个下午,坐得太累,合上书休息一下,才想到,天哪,看了这么久才从梅吉四岁看到九岁,看着余下的厚厚的书页,真没有成就感,可是这并不能阻挡我看下去的欲望,于是花了整整三个晚上终于读完了(说实话,当时真的恨透了我那忙得透不过气来的工作),书读完了,心却再也平静不了了,尽管因为大约还记得电视剧的情节,读书之前我是知道结局的,但痛苦,刻骨铭心的痛苦一次次的冲破了我的心理防线,几次,我必须停下来喘口气,甚至在拉尔夫和梅吉在麦特劳克岛渡着甜蜜的时候我合上了书,提醒自己不要往下看了,就停留在这儿吧,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自己给它随心加一个美好的结局就行了,可是考琳麦卡洛是不会让你停下的,因为优秀的拉尔夫、圣洁的梅吉会一直牵引着你,他们一时间变成了你的恋人,见不到他们你就会牵挂,像牵挂一个热恋中的情人,不知道他们会怎么样,上帝还会让他们再见面吗,他们的命运还要经受怎样的打击和折磨?我在沉重的文字里寻找着答案... ... 书读完后,我写了很多,这是我一贯的做法,读上一本触动心灵的书,我会喋喋不休的写很多文章,虽然在这凄美的爱情面前它们是那么苍白无力,但我喜欢写给自己看。
然后我就想寻找另一个问题的答案,当年的电视剧给我留下了什么,于是拼了命似的在网上狂搜,还好,不得不说,土豆网真是越来越牛,我在快要泄劲的时候忽然想起了半年没上过的土豆网,碰碰运气,结果我找到了所有的剧集,其实刚找到的时候又欣喜又担忧,不敢看,因为儿时的记忆太美好,而经历了这么多年,现在的审美观还能否接受十几年前的片子,着实有些排斥,但强烈的欲望胜过了这种排斥,于是试着去看了,还好,电视剧拍得还是相当不错,当然不得不说看过书后再看电视剧的确是有些失望的,这好像是所有经典著作拍成电视剧的一个既成的规律,因为著作的文字力量太大了,电视剧在表现文字方面总是有它软弱无力的一面,尤其是对于经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