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几周的周末,我都回四平。只要见到那个周姨,我就甩脸子给她看,有时也指桑骂槐。我跟爸爸说话的语气也很刻薄,常把“你要找老伴儿,将来有病有灾的我们就不管你”之类的话挂在嘴边。我还把妈妈的遗像放大好多张,每个房间都摆上几张。在我的步步紧逼下,爸爸和周姨终于分开了。
去年春天,爸爸忧郁成疾,成天在家看电视,还经常偷偷喝闷酒,身体每况愈下。
听邻居李大爷说,爸爸自从和周姨不再来往后,就不去扭秧歌了,每天早晨还是5点钟准时下楼,就是在小区里楼前楼后地走几圈,遇到熟人也不怎么爱说话了。
到了夏天,爸爸的病更重了,不久就住进了医院,诊断为肝癌。这无疑是晴天霹雳,我只好请长假回四平侍候他。无奈爸爸的病已到晚期,无力回天了。
这个时候,我才后悔不该干涉他的黄昏恋。假若他和周姨结合,也许会是另一个样子,爱情的魔力是无穷的。常言说得好:“满堂儿女不如半路夫妻。”
去年10月份,他老人家终于被病魔夺去了生命。
在整理爸爸的遗物时,在他的日记里,我看到了一首七律诗:“锣鼓齐鸣喇叭咽,众友秧歌舞蹁跹。而今不能同君舞,只为女儿言在先。人生最难如孤雁,身边无有老来伴。何时有人做知己,相亲相爱两不厌。”
痛定思痛,我反思自己的过错,是我主观臆断,不理解他的苦衷,断送了他本该幸福的晚年。
爸爸已经六十几岁了,从妈妈生病到去世,他承受了太多的痛苦和无助,好不容易遇到了能够和自己做伴的人,刚刚感受到晚年生活的希望,却被我这个女儿无情地打碎了。每一个白昼和黑夜,都是爸爸一个人孤独地过……他只是需要有个人跟他一起吃个饭,看电视时有个人跟他唠唠嗑儿,下楼时有个人陪他一起走,难受了、生病了有个人能端碗水……这过分吗?
而我呢,从来没有设身处地地为爸爸着想。说句实在话,在考虑老人的同时,我是那么自私地想到了房子、存款、退休金,虽然我不是那种霸占老人财产的子女,但是在老父的晚年,我最先考虑的也只是我的利益。
人到了老年,尤其是在他的另一半走了以后,他们就像突然被砍去了手和脚,站立不稳,内心会越发地孤单和无助。有人陪伴的日子,他们的心里会踏实点儿,饭能多吃点儿,觉也能睡得安稳点儿。可我之前却没有替爸爸想到这些。
还记得我7岁时刚上一年级,放学时爸爸每天准时来接我。但是有一天,我在校门口等了一个多小时还不见爸爸。我的心里越想越怕,爸爸是不是不要我了?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我不由得哭了起来。泪眼朦胧中,我见爸爸骑车“飞”了过来。他满头大汗,裤脚上都是土。原来是他单位临时有事,耽误了接我的时间。看到我眼泪汪汪的样子,爸爸笑笑说:“咋哭鼻子了!爸爸哪舍得不要你呢,爸爸老了,还等着你养老呢!我的傻姑娘!”
我是一个35岁的女人,虽然半辈子谨小慎微,但我还是做错了一件事,我拆散了别人的婚姻。而这个人不是“别人”,却是我最敬爱的父亲。我使他的晚年没能得到应有的幸福,使他才六十多岁,就匆匆地告别了人世。这样的后果让我怎能原谅自己?
父亲是去年10月份去世的,离现在有100天了。父亲离开的这些日子里,我心里像压着一块大石头,后悔、自责、憋闷、无助……今天我向大家说出来,谴责自己的行为,或许心情能好过一些……
我爸爸叫张双乐,是一个普通的人。可他智商高,能写会画,脾气好,认识他的人都说他不平凡。
爸爸从小就体弱。他1948年在老家辽宁省昌图县头道乡生下来就因为奶奶没有奶水,只能靠“嚼布子”养活他,使他的营养严重不良。
但他天资聪明,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学费均免。念高中时,他更是班里的尖子生,还担任学习委员。本来,他是可以顺利考入大学的,可天有不测风云,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搅碎了他的大学梦。
经过两年多“文化大革命”的战斗洗礼,他和同学在1968年晚秋,来到吉林省梨树县卧虎公社向阳大队第一小队插队落户,当上了知青。
爸爸退休后有个习惯,每天早起去英雄广场扭秧歌。扭秧歌的多数都是与他年龄相仿的老头老太们。在活动中,他认识了周姨。周姨比爸爸小几岁,丈夫去世有七八年了,因为当时有两个未成家的孩子,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老伴。听说爸爸丧妻,人品又好,她开始主动接近爸爸。爸爸喜欢画画,秧歌队里熟悉的人都知道爸爸花鸟鱼虫画得有模有样。有一次,周姨拿了一个新糊的扇子让爸爸给她画点花草装饰一下。爸爸画好后她很高兴,还主动买票请爸爸看“东北二人转”,扭秧歌时也故意挨着爸爸站。一来二去的,秧歌队的人都知道周姨对爸爸有意思。
爸爸是个老实内向的人,而周姨爽快大方,两人的性格确有互补之处。我和妹妹又都在外地安家,身边也没人干涉,两人的交往进展很快。爸爸喜欢画画,周姨给爸爸买来新画笔、画纸。每看到爸爸画完一幅新画,周姨就拿去装裱上,爸爸自己是舍不得花钱裱画的。周姨对爸爸的欣赏和支持让他信心倍增,精神头也更足了,这是我后来在爸爸的日记中了解到的。
去年春节前我放假回家,故意没有提前打电话通知爸爸,心里想着回去会会这个周姨
不自私,为了免去日后的麻烦事,以后养老就是个大问题,总不能又多要个继父继母来赡养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