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朋友急性肠胃炎住院,是我送她去的医院。她打电话给我的时候不停地说,你快点过来,快点过来。
好在我们住的距离不算远,到她家,扶她下楼,打车到医院整个过程用了不到四十分钟。
我在医院折腾了两个多小时,挂号、缴费、陪她打针。她躺在病床上,身体缩成一团,看着就让人挺心疼的。
吊瓶打了,她精神也好了一些。她和我说:
你想没想过,有一天真的会孤独终老?生病的时候没人陪,难过的时候没人疼。
我说:你丫生病了真矫情,我这么一个活生生的人陪着你,你还孤独。
其实我还真想过这个问题,会不会长久地单身,然后一个人孤独终老。
前段时间大家都在调侃,从92年开始以前的人都步入中年了。现在心里的不安定感,应该叫中年危机。话虽是玩笑话,但谁心里都不喜欢这些词:中年、不安定、危机。
让我感受到人生的阶段似乎应该改变的并不是我自己,而是我身边的人。
比如身边的人陆陆续续地都结了婚,有些同学朋友已经为人父母。我现在不光要喝喜酒,隔三差五的还要穿插满月酒。
比如以前别人叫我阿姨我觉得挺生气,现在别人叫我姐姐都觉得不好意思,还是觉得小朋友叫我阿姨心里舒坦。
比如我以前总是一腔热血地觉得未来无限好,现在发现大部分的人不过都是普通人,过着普通的日子,掀不起多大的浪。
早在若干年前,我和父亲聊过这个话题。他给我的答案是:生活不仅仅是为了活,人就一辈子,要随心所欲地过。
随心所欲是个特别难的事儿,因为我们总是有很多现实的羁绊。
当所有人都交卷的时候不交卷的那个人会成为考场的特殊分子。
当所有人都结婚的时候不结婚的那个人会成为多数人眼中的异类。
有段时间我特别喜欢刷知乎。在知乎上有这么一个提问:在中国一辈子单身,可能活得很好吗?其中一个热门回答的内容始终记得:
事实上,真正活得好的人,是很少很少的。
多数人都是一般人,普通人。悲喜哀乐伴随一生。
这种真实,不管对单身还是非单身,都是如此。
单身的人可以过得很好,花姐算其中一个。
花姐是在70年代出生的,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我叫她阿姨,她说我可没结婚,不能叫阿姨要叫姐姐。
花姐20多岁的时候爱上了一个北方男子,跟着他一起去了咸阳。那段时间两个人一起开了一家面包店,日子虽不富裕但也挺幸福。后来两个人分手了,店归了花姐。
花姐说那时候看着那个店觉得心里别扭,就把店转让了出去。她拿着店铺转让的钱和自己的积蓄去了广州。
花姐在广州开了一家小小的花店,生意不错。接着又开了一家面包店和一家奶茶店。
物质上的充盈给了花姐心理上的安定。她每年都会出国玩两次,平时喜欢健身、插画和摄影。隔三差五会约着我们这些小朋友聊天,说是要接触这个世界新鲜的血液和想法。
聊到不婚这个话题,花姐同我讲:
“一个人意味着自己把控着自己的时间,意味着更多的选择权和自由。意味着你所需要关心的一切是你的想法和感受。
我不觉得恋爱或者婚姻没什么不好,只是我觉得对于我来说,一个人是我最喜欢的状态。”
可怕的不是所谓的孤独终老,而是日子一天天过去,除了变老,你没有变好。
我问一个我的朋友,单身是什么感觉,他说,偶尔羡慕情侣,偶尔庆幸自由。
萧伯纳说:想结婚的就去结婚,想单身就维持单身,反正到最后你们都会后悔。
直白一点地讲,就是人生没有一个完美无缺的选择。无论选了什么何种方式,都不过是选了自己内心深处诉求度更高的一种生活方式而已。
一个有能力有梦想有朋友又快乐的人,单身有什么不好?一个享受婚姻状态并深爱自己伴侣的人,婚姻有什么不对?
然后我们才意识到,一个行动不会带来一个必然的结果。就像单身不代表不幸,婚姻不等同于幸福。
人生除了死亡没有什么是既定选项,任何一种生活方式都应该被尊重。
我自己很认真地问我自己:嘿,姑娘,你有没有想过,自己会孤独终老。我拿了一张白纸,写下了我要好好生活的一些必备条件:
要掌握和钱有关的能力,在经济上确保自己生活无忧并且能抵御风险(失业、疾病、养老)。
几个交心的朋友,可以互相支撑和依靠的那一种。
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不管这个爱好是读书、看电影还是其他,能让自己开心就好。
对生活的充满热情,保持好奇心。
努力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一个人还是两个人也都没那么重要。
杜尚说:一个人的生活不必负担太重,不必做太多的事,不必一定要有妻子、孩子、车子、房子。
有这些不一定幸福,没有这些也不一定不幸,关键,你想好了没有。
余生不长,过想要的日子,过充盈的人生。
每天陪你盖着棉被纯聊天 ID:Daisy_wangha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