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第一天就哭的稀里哗啦的,想家,其实在来的汽车上,就已经不行了,一直哭,看着高速公路上离目的地的公里数,我就受不了了,自己离家越来越远了,因为知道自己受不了,就坚持不要家人送我去学校,怕他们担心,所以我也不敢回家打电话,想他们,因为怕他们担心,实在不敢说什么。到了学校一直都是红鼻子,一个人去学校的超市,一个人去外面买东西,开始习惯一个人去很都地方,也不会再因为不好意思而不敢进商店。同学都不怎么喜欢我,寝室又是分散的,不是同班,大家都各管个,看到教室和寝室好失望。当时就很想放下一切什么都不管就走,但想到父母辛辛苦苦的在外面工作,很对不起他们。
本来忙着适应新环境没时间想家,开学就军训,军训的时候唱军中绿花倒是勾起了想家的伤感,军训完就放假了回家了,后来就这样适应了,如果不是军训真的没什么感觉啊哈哈哈我还是挺强大的。我刚开始也是这样,就觉得舍友对我好像都有敌意。我都哭过。但现在缓过来了,其实没事,就是自己想多了,主动和舍友多交流就好,刚开始不熟,所以肯定都是自己干自己的事,毕竟刚认识嘛。我以前和父母打电话也哭过,因为我是第一次住校(你也是吧),后来也就慢慢习惯了。没事,试着别去想家,主动和别人交流玩耍,别想多了。相信自己。
最早住校的时候是高中,也就是高一,那种感觉很奇妙。可能是本来就不喜欢住校以及太多人一起的居住所以有很强的排斥感,也是以至于我只到了高二就停止住宿了。关于住宿在两种情况下一种是喜欢住宿的第二是家庭条件不允许的。所以呢住宿还是不住宿需要看个人喜好,因为不喜欢住宿的人住宿了会心情很不开心的,过得很压抑的。
说实话多少还是有点想家,说到住校真有些感触,跟大家分享下。每个人总有第一次,那年是我考入大学,接到通知书,晚上兴奋到睡不着。但第一次住入学校宿舍,即兴奋又担心。新的环境,对我来说都是好奇,同学们都来自不同省份,沟通剩下只有当地普通话,起码一个月才熟悉了他们的语言。所以我第一次住校感觉挺好,我很快适应了校园的生活。
上高中的时候住校,那是我第一次离开家。一个来自乡下的妹子进了县城,算是开眼了。老爸送我去的,当年在学校蒸饭吃,老爸说给你带了一个月的米,好好学习,一个月回家一次。可是,从来没有出过远门的我,第二天我就开始想家了。
在高中的时候我也住过校,周六下午回家,周天下午回学校,我是单亲家庭,也很依赖妈妈,不只这样,我还很不喜欢没有隐私的感觉,但就是这样,慢慢的也适应了,可能时间比较长,后来发现,和同学们住在一起也是很欢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