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两个舅舅的儿子差不多大,四五岁。一个在城市,一个在乡下由我姥姥带大。每年过年见到他们都让我觉得环境对一个人成长影响太大了。他们的言谈举止,待人方式,知识面完全不一样。一个小小年纪满口脏话,不知道尊重长辈。一个知书达理会讲礼貌,不会无故打扰人。也并不是说在乡下长大就不如城市长大的孩子,而且他从小接触的环境,受得教育,被灌输的观念,真的会影响人一生。
农村出生,从小学习成绩在班上还不错,初中搬到了稍微大一点的地级市,成绩基本排在中下,垫底的也是几个同样来自农村的孩子。城市和农村的教育资源差异之大,有能力的老师觉得我有能力为什么要去农村教书?真正有能力有远大济世理想的毕竟只是少数。周末去新华书店,我都是攒多少钱买什么书,可人家是一买一大堆,从小说到各种习题都有。这就是资源的差距。更不说其他大城市的孩子!
家在小县城。同桌是乡镇考上来的孩子。有天听她说起她们老家那边的情况。她有个同学,六年级辍学(此时我已经感到很不可思议了),目前已结婚 已怀孕(不满十八)。我问她,这事不是不合法吗?她说,我们那儿谁管这个。又加了一句,所以能在这儿上学我真的很感激。真的是完全不一样的人生轨迹。
第一份工作,工作第六个月,公司里的同事都好拼好拼,每天下班都很晚的,领导也一样,觉得领导超级敬业,自己业绩还是不怎么好,感觉有点拖团队后腿,很自责的。自己也在努力,可能是方法或者说努力的程度还是不够吧,一直业绩不怎么好。
我因为母亲的原因,家在大学里,身边的人不管是谁都很友好,也养成了我比较温顺的性格,但上了高中,遇到过一些同学,她们做出的一些行为在我看来真的是可以称之为“没教养”。嘛,这个时候真的好庆幸自己成长在这么好的一个环境里。
环境会变,人的最初品格取决于最初环境,换了环境后,变好或变差也取决于最初环境所塑造出的人格,即是能够在逆境中奋起还是温水煮青蛙似的被同化,或者在良好环境中变得更好的动力还是因为自卑而自暴自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