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朋友,特别喜欢看为人处世,哲理性的书籍,大道理是信手拈来,一口一个,但是做起事来却毛毛躁躁,经常出错。我们都笑称他是“书呆子”。朋友聚餐时,他仿佛化身为一个心理大师,为这个解忧,为那个排难,但是实际上自己却处在困境,难以自拔。后来我总结了,为什么有些人学了学了很多道理,但是自己却过得不好,原因是道理可以从书本中学来,但是实际的情况却是千变万化,仅靠脑子中的大道理是难以应对的。简单点就是道理是理论,而生活需要实践。
我身边就有这么样的人,连我自己也差不多,我失恋的时候,他过来安慰我,讲了很多爱情的道理,硬生生的把我从失恋中拉了出来。他失恋的时候,我使劲浑身解数想助他摆脱困境,但是他却不为所动,哭的死去活来。我们知道时间宝贵,一去不复返,但仍然是难以高效利用时间。我们知道成功是需要毅力的,但还是经不住道路中的各种诱惑。所以也不可以过度的依赖大道理,应根据自己的处境,选择自己的人生格言,再结合强大的毅力和自制力,才能将自己的人生掌握在手中。
道理一大堆,大家都懂。怎样把这些道理消化、吸收,指导我们的生活,这是个问题。道理真正实践起来才能升华。道理应该是学得越多越好,所谓技不压身嘛,谁不想让自己学识渊博?但有些人却在学习知识,学习道理的过程中,渐渐的把自己的初心给蒙蔽了,以致于找不到人生的方向,就像茫茫大海中的一叶孤舟,心无处安放,随浪而飘。
我的个人看法是,只是停留在学了很多道理,而没有仔细的推敲这些道理,然后经过消化,运用在自己的生活中,那么这一生就是懂了很多道理,用这些道理来骗自己,麻木自己,不懂得把学到的道理进行输出,转换成生活的小技巧,让自己的一生过的相对滋润,自己满意切不后悔。
比如开车,看着人家自动档,一踩油门就走了,真到自己开的时候,哪有那么简单,还得眼观六路 耳听八方。所以嘛,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还得与实际结合。懂得很多道理的人劝说别人是很会说,可能到了自己身上,如果想不通,还容易钻牛角尖。
理论不等于实践,这是两个概念,如果能够把两个概念融合在一起,那这一生肯定会过好的,但是过好是他自己认为的过好,不是别人认为的。如果他们真能像圣人一样,归于平淡,无欲无求,是不是大家又会认为这个人没追求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