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思考能力原本不是一个很高深的词汇,但确是现实社会普遍缺失的能力。“独立”的对立面是“从众”,中国的集体主义,更像是一个“起哄互慰式群体”,出于从众保护机制,人会自觉顺从集体的思想以寻求安全感,顺应集体,就是自我保护。而思想独立,除了要弱化自身情绪干扰,更重要的是必须脱离集体观念,因为人在集体中是不具备理性思考能力的。而理性,就是独立意识的第一步。在“立场>真相”的普遍潜意识群体里,单是做到这一点就是相当困难的,顺从集体不一定是对的,但至少是安全的。脱离群体,就等于失去集体主义的保护伞,不服从权威的教育(思想诱导),风险是巨大的。甚至追求真相,有时不得不站在集体的对立面,说集体不喜欢的话,比如:南京大屠杀有部分图片是伪造的。即便是有依据的,但却是集体不想听到的。那么是否有坚定的勇气坚持真相,是独立意识的第二步。做到这一步,比第一步还要困难一些,也就是验证真相后,是否还要坚持群众不想看到的真相。在大的环境压迫下,是否能保持理性不被动摇。先人说“真相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又说“少数服从多数”,其实是不矛盾的。大部分人没有独立思考能力,少部分不敢有独立思考能力,如果真的再来一次“文化大革命”,我想群众还是会支持的,当然我也会。
要想做到独立思考,你就必须具备:1、在某一个方面有较强的理论基础。2、你要有一定的社会实践和社会认知。3、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只有具备这几点,你才能做到独立思考。现在社会,很多人连判断是非的能力都没有,大多数都是人云亦云。如:几个人在一起吃饭或聊天,当其中一个人带着情绪或偏见说到某人时,其他都跟着马上义愤填膺。根本就没有人冷静下来,独立思考,想想这个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对社会、对我、对他人有没有造成坏处,如果没有,就对他一个人坏,只能说明抱怨的人有问题等。如果要做到独立思考,就不会出现这么多人云亦云的人了。职场人,很多人在职业上无法发展,就是因为确定独立思考能力,或者根本就不会思考,典型的人云亦云。
多读书,读书可以开阔视野;每个人的生命的有限的,不可能对每一种事物的认知都要亲身实践,只有通过读书,才能使我们知道,美丽的星空是广阔无边的;人类的进化是经过漫长历程的;大自然是神奇而美丽的;知识的海洋是无穷无尽的……,书本中的知识可谓是包罗万象。通过读书,可以丰富知识,拓宽视野。读得书多了,自然就懂的多了,“博学广识”也就是这个道理。读书可以陶冶情操;当我们心情郁闷、悲观失望时,可以翻翻那些使人在笑声中受到启迪的漫画书和童话书,你会为“灰姑娘”美好地结局而感到欣慰,为“丑小鸭”变成美丽的天鹅而兴奋不已。也可以看看科幻书,带你走进科学的世界,产生美好的遐想,不再感受到生活的平淡,从而使人心旷神怡,信心倍增。
对自己诚实,就这么简单。思考或实践,你不能二者兼得,这时候对自己诚实会显得格外重要。你得敢于把自己解剖的血淋淋的给自己看,你会发现:自私、无能、虚荣、伪善,你一个都不少,一旦面具被看穿,就相当于没戴。然后,你再说说你是个什么样的人?人性最难始终不过两件事:一个是自知,一个是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解决这两件事之后,恭喜你,你的脑子是自己的了。
我的学习经验告诉我,独立思考能力主要来自于知识的多少和自己经历了多少。举一个自己的例子:当学习一门新课程的时候,觉得大师们说的都对。有一天发现走过好多弯路,回头总结发现,大师们说的不一定对,也许他们的话是有前提的。比如“摄影是用光线绘画”,我学摄影就被这个观点深刻影响,这个影响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
多看一些文学类的书,从书里面你可以看到作者以及作者所构建的主人公的思想态度,思维方式,久而久之,看的书足够多了,实际上也是增加了自己的阅历,虽然你可能并没有接触过这样的人,但是你从书里了解到的并不比实际生活中的少,因此,潜移默化中,你会构建起自己的思维方式,你会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遇事不再为人所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