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发现父母真的老了的那一瞬间。小时候天天被我爸妈打,这几年天天被他俩催婚。我以前一直觉得我就是为了我父母而活的,从来都没有得到过他们的理解和陪伴,他们很忙。小学之前,我都是我姥姥奶奶带大的,他们俩离开老家打拼去了,也就过年见上几面。小时候的事就不说了,就拿被催婚来说吧,我父母觉得以后我老了没人照顾我怎么办,我觉得我可以照顾自己,但是身为父母还是会觉得我是个孩子,不放心。我极度渴望被理解,所以老是跟他们吵架,让我妈哭。我自己对婚姻一直抱着宁缺毋滥的态度,不喜欢不满意绝对不结婚。但是这两年,看到我爸妈真的老了许多,眼睛也花了,也开始有白头发了,尤其是当我看到我爸手臂上慢慢长出老年斑的时候,我就很想哭。
大学差不多快毕业的时候我交往了前男友。学历不高,没稳定工作,不高也不帅,家在农村,但是人品好脾气好对于做生意有上进心踏实勤劳肯干。那时父母反对得很厉害,各种身心俱疲不表。后来我和他没有在一起,但分开的原因并不是父母反对,而是即使父母不反对,他对我很好,我也不会从心底过得了自己那一关。现在,我弟大学快毕业了,说起他找对象的事,我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真爱在婚姻基础中的重要性,他喜欢就好。我更看重的是一些现实硬件,例如学历家境工作性格。也就是意识到自己对未来弟媳的期许以后理解了父母吧。婚姻的内容,绝不仅仅只有爱情,也不是仅仅柴米油盐,它们各自占有的比重对婚姻的影响有多少,谁都说不清。
看《目送》,序言里那段话一下子就击中了我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被这个场面里的伤感和无奈击中,突然回想起这些年自己在外求学,每次分离时都对他们嘘寒问暖的唠叨不厌其烦,想起他们因为怕我烦刻意收敛,一下子眼睛就湿了。然后我突然明白,他们也是第一次做父母,很多事情他们也不知道怎么做更好,而他们已经给了我他们能力范围内最好的给我,突然就释怀了。
没有脸怪他们没有给我更好的生活。毕竟他们已经给我他们所能给的所有的最好的了,我见过一些家境更好的人,他们需要跟努力的学习,表现,获得成绩,获得信任,不敢有懈怠,不敢不优秀,不敢任性,不敢自己做选择...表面上他们多才多艺,思维敏捷,博学多才,家境优渥,资源良多,可是步步谨慎,斟字酌句,最好不要有自己的兴趣,和父亲相处像是上司对下属,优秀则得宠,给你更多的资源,给你自我培养的机会,不优秀就是废子。我的父母没能给我很多,可是我也不够优秀去得到,就算是我在富有的家里,也是被抛弃的一个,仅此而已。
阴差阳错跑到幼儿英语机构实习半年,现在的80后父母对孩子的心理教育都很看重,所以对老师也会有诸多要求,而自己在和这些孩子相处的时候经常被弄得精疲力尽,根本没有精力顾及自己哪些行为是不是对他们有影响,对于我们已经接触过一些儿童心理学的人来说,照样会犯错,更何况父母那辈人。意识到带孩子不容易,就更能设身处地理解他们了,现在和父母关系都很融洽,真的还是很幸福的。
在我第一次离开家,一个人出来后,在我第一次赚到钱时,我就懂了他们的艰难,甚至觉得他们比我坚强,比我厉害,这个厉害,不是赚钱多少,而是生活给予他们的磨难,那么多,他们还乐观的活着!生活已经这么不容易,他们居然还让两个孩子活的这么好,看不出风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