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在谈话中适当“卖个破绽”,插入一段和我之前所述逻辑不一致的内容:比如前面在论证4乘4等于16,突然说有时等于15。如果对方听懂了我之前的话,此时会面露疑色,或直接说“这不太对吧”,我可以马上说“对不起,我说错了”;如果对方不懂装懂,此时会频频点头,“您说得很有道理”。
一句话,看他的反馈。比如他会积极的把话题引导的更深入;会提出很多有好问题;他的讨论思路是否有在接受一个新东西的特点,是不是一个逐渐深入的,或者有逻辑性关联的,而不是散漫的,东一下西一下的;我在跟他讲一个东西,所以我自己肯定是懂的,然后就很容易判断到他的思路在什么程度。
看对方的眼睛,如果是一对一的谈话。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看整体气氛,如果是集体会议。我记得有一次开会,下面的小朋友都不知声,我就知道了,八成都在神游,其实和我说了什么无关,他们大部分人只是觉得:又开会了。好无聊哦。这时候我需要的说:有什么不清楚吗?
看对方的眼睛,如果是一对一的谈话。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看整体气氛,如果是集体会议。我记得有一次开会,下面的小朋友都不知声,我就知道了,八成都在神游,其实和我说了什么无关,他们大部分人只是觉得:又开会了。好无聊哦。这时候我需要的说:有什么不清楚吗?
在工作中对于关键的事情,如果对对方不放心的。我会直接问“听懂了吗?”如果回答听懂了,再接着说:“那我把我说的事情重新说一遍。”虽然这样看上去很欠抽。但是没办法,对于关键的事情必须谨小慎微。
如果一个人在听了我的建议之后,问了我很多相关问题,那他大概也听进去了。比较可怕的是,我说一个想法,他说,好,没错,太对了。然后对话就结束了。通常这种是没听懂,或没听进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