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原有的观念是:友谊需要花时间维持,热情的性格才能交到更多的朋友。现在的观念:内向者的力量非常可贵,人要学会独立成长,反向自身。我高三的复读。由原来太过熟悉的地方步入完全陌生的环境。我独自上学放学吃午饭晚饭。我曾经的确是个依赖朋友的人,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女孩去厕所都要结伴,然而我的高中三年就是这样没有一点独立性地成长过来的。复读时,我在独自走的路上想一些从前没想过的问题,我开始能静下来看更深的书。无助的时候第一想到的是必须自己解决,贪婪祈求别人帮助只能使我变成“无意义的外向”。离开那所学校时,我怨恨它让我长这么大第一次强烈感到孤独,而现在我感激它让我找到自己“内向者”的那面,真正的开始成熟。
因为父母教育的关系,从小到大,我一直想做个nice guy。多考虑他人的不容易,不伤害别人,不欺骗,尽量尊重别人的倾向和爱好。如果被人误解,就认真的解释清楚。直到几年前吧。有一次,我写了一篇虚构影射文。当时有位同学大概没看清文章,洋洋洒洒开始回帖,大致意思:从这篇文看来,经济生活也不富裕嘛,感情生活也很糟糕嘛。他被其他跟帖同学嘲笑了。后来我发现,这样做的人非常非常多。他们不喜欢设身处地的想象。他们愿意为任何事贴个标签,就用这种很标签的逻辑思考问题。在他们眼里,世界是简化、呆滞、不假思索、动物性的。别太在意他人对你的反馈,做好自己分内的、喜欢做的事就好了。
我曾经认为:这个世界上存在”真理“和”错误“,真理最终总是能够战胜,错误总是被改正。但是后来我发现我错了,在读大学的时候,每当我喋喋不休的向对方说明一个哲学命题的时候,他们淡淡的回答一句:你在说什么,我听不懂 。后来我发现,这个世界上的大部分人对真理和错误根本不感兴趣,他们唯一关心的是自己的欲望。最后我理解了,我也释怀了。
不是因为看到了希望才努力,而是努力了才能看到希望。我以为被女生拒绝了就是不喜欢你,虽然也努力,但没再去追,后来才明白,你什么都不做,不去展示诚意和能力,你就像一个空气般的存在,别人如何去欣赏你,怎么知道你喜欢她。所以现在还单身。
因为父母不给零花钱,我意识到并不是我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再到后来一次过生日想要的东西都因为贵而被爸妈以一些今天看起来合理的理由拒绝后,我意识到,我和其他小朋友不一样的地方是,我家没那么多钱,所以钱很重要,钱是好东西,我要钱。
给以前高中的好久没联系、对自己影响很深的班主任发了邮件,祝他教师节快乐,然后他很快回了,因为我了解老师是个什么样的人,所以我知道他的这个回复感情有多么厚重,我也就这么发现,真正的联系,不是距离和时间能斩断的,能断的也不是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