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焦点放在自己身上。在我们没成熟前,总是喜欢关注身边最近的人,和离我们最远的人,他们过着怎样的生活。因为前者,几乎跟你在同一水平线上,他们过得好,你会嫉妒;过得差,你又会心生怜悯。而后者,不是位高权重者,就是名人明星,他们的逸闻趣事,是你津津乐道的话题,也是你平淡无味的生活外的一剂调味品。可等到你成熟以后,你会发现,隔壁中年大叔娶了个小年轻,邻居王大妈嫁给了一个老外,家中穷亲戚突然成了暴发户,跟你没有任何关系。哪个演员最近绯闻缠身,哪个画家身世离奇,哪个艺术家江郎才尽,也跟你,没太大关系。而你最终会发现,你每个月的工资是多少,你跟谁结婚,你父母的身体怎样,才跟你有重要关系。离你最近的哪家超市物美价廉,你住的小区环境卫生如何,你家的Wi-Fi信号好不好,才是你真正需要关心的。记得社会学家鲍尔莱曾说,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明白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99%的事情,对于我们和别人而言,都是毫无意义的。与其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不重要的人和事上,还不如多花点心思,关注内在,提升自我,过好当下的生活,这比羡慕、嫉妒、议论别人的生活,有用得多。
保持快乐和激情。成熟不等于老油条。成熟是追求更长久更深远的快乐。比如,我们大学的时候,男生打魔兽女生看韩剧,随便就能high个通宵,挺快乐的。大学谈恋爱,是每个人最深的记忆。初吻,牵手,吵架,操场上相依,分手的撕心裂肺,都是刻在人心里。而过了30岁,发现以前的游戏不好玩了,韩剧太弱智了,至于另一半,只剩下左手拉右手了。这不叫成熟,这叫你老了。30岁,应该找到新的刺激,或许初恋的感觉找不回来,但激情还是能是种保持的。某部剧里,不正经的曹操说“欲望使人年轻”。能够看透一些东西,同时能够让自己保持年轻,才是真正的成熟。
成熟的过程就是走向独立自我的过程。自我为中心,是因为分不清自我和他人。幼稚的想法就是不自觉地认为自己和别人想的应该是一样的。心智的成熟需由对自我的意识开始。你会注意到自己的身体和别人是不同的,注意到自己的想法和别人是不同的。在自我和世界之间,有一条鸿沟。
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看事物不会像年轻人一样极端,而是非常冷静,可以平淡的看待得失,同时遇到挫折也更加具有承受能力,心理成熟就是以平淡看待事物,抱着积极的态度面对失败。
一生中会遇到许多人,有来去匆匆的过客,也有为你驻足的挚友;有骨肉相连的亲人,也有心意相通的伴侣。感恩与他们的相遇,铭记彼此共度的时光,不过分惆怅、执迷于离别。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尊重个体之间的差异化,每个人的行为背后都有与其成长环境、经历相关的行为逻辑。这种逻辑或许甚至是潜意识的,当事人自己都尚未意识到的。我们需要做的是理解,如果不能,就尽量避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