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小外甥和一众小豆丁出门郊游,在进餐馆的时候,小外甥自动退了一步让出了门口的位置。正在我疑惑他为什么这么做的时候,一个抱着婴儿的阿姨走进了餐馆,并且对着小外甥温和的笑了。我捏了捏他的小脸蛋问他:“这是谁教你的啊?”小外甥看着我:“上次妈妈抱着妹妹,有一个哥哥也是这样让给我们的。”我觉得一个人教养的体现就是润物细无声吧,可能他觉得很平常的一个举动影响了很多人。进了餐馆之后小外甥特别绅士的问小豆丁里面的女孩子要吃什么,把小豆丁的爸爸妈妈们萌的不要不要的。后来回家,小外甥告诉我:“妈妈说跟姑姑学怎么做果然会有小妹妹喜欢我。”我收到了来自嫂子的暴击。
不轻易被激怒。教养与社会地位、经济水平、受教育程度有相关性,但个人认为并没有绝对的关系。教养主要还是体现在原生家庭对一个人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和个人后天对自己的建设和内心的定位上。有钱没素质的人和事不胜枚举,不说也罢,粗茶淡饭并不妨碍你内心的骄傲。不能否认高学历人群中有教养的人更多见,这与高学历的人群本身家庭教育相对好、受教育时间长有关,但高学历最直接的体现还是在一个人对某一方面的知识掌握有多通透,而教养,往往体现在专业研究之外的社会生活中。
教养是生活中的小细节。我读大二那年我们换了宿舍楼,换到了新的舍友,得知其中对面铺的舍友这半年是休学状态。暑假结束后我回到学校,舍友的床铺自然是空的。过了两天,该舍友的父亲和他朋友一起把她的被褥带过来了!大家都很好奇忙去询问叔叔,舍友这学期要来上课了?没想到叔叔一脸歉意的说,自家女儿暂时还在休学,把被褥铺好是不想让大家面对光板床,这样显得宿舍不温馨。听到这一下子愣住了,至今没忘。
牢牢记得~大学上课时回答不上老师问题时,好多同学转过头来瞄着我,看不清到底是什么眼神,但感觉一点都不好。这时,老师说了句,“文明并不是吃面时不发出声音,而是别人发出声音时你不去打量!”“文明并不是吃面时不发出声音,而是别人发出声音时你不去打量!”彻底震醒了我,我想所谓的有教养也不过如此,同心同理,愿意理解一切,并照顾一切慌乱。
从小被教导吃饭不能发出声音,永远不要拿筷子指别人,递剪刀时尖端要朝向自己,离开座位时要把椅子放回原位,借别人的书本不可以折角或弄脏,约定好的时间坚决不能迟到,不论在哪里看到垃圾要捡起来不管是不是自己的,跟别人讲话时要直视他的眼睛,一起吃饭时不可以挑来挑去…太多太多了。我觉得这都是教养。
教养是用来约束自己的,我们不管他人,我们只做好我们自己。教养,不过是种种常识,带有某种天生的素质,再加上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只要稍微注意都可学到。没有教养的人,都是懒惰的人,这些人,不肯好好说话就是不肯好好思考,不好好思考就是没有敬畏之心。随他们去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