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越长大,我越明确自己是典型的内向型的人。因为我能明确感知到自己的一大特点,也是内向型人的最大特点,那就是,在独处中获得能量,而在社交中消耗能量。每次我在人际交往时所呈现的积极、热情、恰如其分的回答都会让我在内心隐隐觉得,这是在消耗我的能量。为何我会如此觉得?因为每次进行这样的对谈后,我都需要个人空间进行修复,以此恢复我的能量值。我能明确感受到,独处时平静的“我”才是我最舒适的状态,而不是那个为营造某种集体氛围而微笑而侃侃而谈的“我”。所以,除非是有必要出席的场合,和有必要见面的朋友和聚会,我都尽量一个人呆着,因为那才是我最真实的状态,才是我活着最舒服的方式。
我发现自己会有social无能和疲劳的时候。和即使再好的朋友一起旅行,超过7天就会烦躁不安不想说话只想自己一个人呆着,这时候勉强和周围的人呆在一起,我就没办法很好地对待他们,我会很冷漠很沉默。发现自己这种群居焦虑,读过蒋勋的《孤独六讲》,懂得孤独是一个人必要的状态。一个人呆着是从周围环境汲取能量的一种方式,有了那些能量才能继续把正能量带给周围的人。我很佩服那些能始终和别人呆在一起的人,他们总是能量满满。而于我而言正能量用光没办法像太阳一样照耀周围的人的时候,就必须走出人际圈子把能量罐装满,这也是因为不想把自己最down的一面展现在别人面前。
一个人真的已经太有趣了,不知道为什么需要觉得寂寞。有那么多课件要复习预习,那么多作业要写,那么多好玩的事情要关注,那么多音乐要听,那么多电影电视剧要看,那么多人生的问题需要思考(认真脸)。一个人每天的事情都忙不过来。一个人看电影很安静,一个人逛街效率高,一个人在图书馆更专心,一个人吃火锅(不懂和几个人有什么区别,可能点的菜少点)
除了必要交际之外,很多时候都喜欢一个人,做事情也方便,不用总是考虑着他人。不过也喜欢粘另一半,可以和另一半呆在一起各干各的。但即使和另一半呆在一起得时候,也会注意力分散,而且过份活跃。身边有人就免不了要交流,交流很多时候只能停留于皮毛。过多的口头交流琐碎事情很浪费时间和精力。闲谈多了会有种心累感。
我真的很喜欢一个人呆着,不用被别人麻烦,不用看别人的脸色想法,我很自私,只喜欢按自己想法做事,讨厌别人指手画脚,一个人呆着可以放下所有的戒备,让我内心很安宁
只要有一个人在我身边呆着,我就会太在意,我就会无意识地去感她所感想她所想。我一个人的时候我感觉我被这个世界接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