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记得爸妈的衣服一年就买个几件。整整一年,在家里买房得时候,外面欠债,我妈就只给我买了件新衣服。还让我骗阿姨,是人家给的卡给我买的。只要我不在家,他们就会吃点青菜。连荤菜都舍不得买。现在房子债还清了。袜子破的还是舍不得扔。一穿再穿,其实已经有条件了就是舍不得。省下的钱给我的孩子,对,目前得我也生了小孩了,给我的孩子买保险。为了我们的以后。他们现在省下的每一分钱都留着给我的孩子。我是女儿,每次看到他们这样,我都觉得很不值,说实话。因为女儿的钱终究给的还是他人。虽然现在嘴上说所谓的男女平等。不过这个都是假的。真正的伦理还是男重女轻,中国的文明又在那里,风俗又在那里。女儿嫁出去终究东西还是给了婆家。孩子的姓也是婆家的。留的东西也是给他们。说实话,从我的角度上看真的不值。因为人都是自私得。嘴上说的再好听,其实也不过是看着你背后娘家的东西罢了。
有一种婆婆对别人节俭对自己豪爽。婆婆老两口一个月退休金有5000大洋,结婚六年来家里的水电煤都是我们出,油盐酱醋我们买,一个月也不买一根菜,家里没菜了等到我下班再买,有时加班到半夜给我打电话让我带菜带馍回来。看见我买内衣回来都要拿走试试,然后告诉我穿着很舒服她先穿了让我再买。今年不穿去年的衣服,都60了,洗个脸洗面奶、霜、乳、水都买好牌子的,一年必须体检两次,旅游两次。六年来两个孙女没买过一根线,一块糖,每次对孩子说你妈没给我钱。但一到换季都给外孙子外孙女买衣服。我公公一年都不买一件衣服,婆婆没有一个月不买几件回来。过年我办年货批评我浪费,但她闺女一来我家冰箱就空了,只要是吃的都让她闺女带走,还可有理说她闺女生来就是小姐身子不会做,过年菜卖的死贵死贵的还让我去买,自己还是一毛不拔。只对自己和她闺女外孙女大方,其他人都是别人呀。
我婆婆超级节俭,二胎出生后来帮我看孩子,不让买牛羊肉,我说孩子贫血,于是买了50块的牛肉剁成碎末,反复每次炒一勺左右喂给孩子,老公加班不回家的话就不做饭,吃大葱蘸酱,我要吃就让我做自己的一份,不让多做,她不吃,说是浪费,孩子吃饼干渣子掉地下,一点点用手指沾着唾沫吃干净,衣服穿了七八年,我给买身新的,数落好几天,去退失败了,老公买电动车3500,气的哭了半宿,气的心脏疼也不肯买丹参片,告诉我如果她病了坚决不治,死了也没关系,惊呆。后来知道,我老公带我回家见她之后她就自杀过,因为她大儿子18岁那年意外死了,她就不想活了,担心小儿子人生才活着,看到他找对象了,放心了就自杀去了,我老公说他需要人帮忙照顾孩子,节俭到连自己命都不稀罕,苦了一辈子的老太太,我没办法生她气,虽然过得挺不爽的。
每个人的家境不用,节俭的表现也不用。农村的老人更是节俭。自家院子里到了春天就有秋天的菠菜先长出来了,此时开始就基本不用买菜了。天气渐渐暖和就可以种各种蔬菜种子了,不过一个月,菠菜将尽的时候,水萝卜就可以吃了,接着就是新种的菠菜、油菜、油麦菜、生菜、韭菜、小白菜等等绿菜,大热的时候就是黄瓜、豆角、茄子、西红柿等等等等,吃不完的就晒成干菜既不浪费又比腌咸菜健康,冬天用水泡开做菜美味依旧。他们从来不挑食没怨言,不是没有欲求而是节俭成行,最难能可贵的是父母这种节俭的习惯传给了我们,无论吃穿,不讲究高档合适就好。我希望这种节俭的风气不要丢掉,我还会将它传承给自己的子女,不仅仅是我,我希望每个人都能学会节俭不浪费、不奢侈,并为之传承。
我爸平时走路看见个钉子,破锁头就捡着,攒一起卖了,攒了好几年攒万八千块钱,全给儿子装修用了。我妈找最便宜的理发店理一次五块钱,用最廉价的洗护品,一年到头舍不得添件新衣服。老两口把这辈子省吃俭用,风里雨里赚的钱都无私奉献给儿子买房结婚。装修舍不得钱雇人,自己往楼上扛沙子,往楼下背垃圾。凡是雇人要花钱的活儿都亲力亲为。舍不得吃,每顿饭吃个五毛一块钱的烧饼包子什么的,把弟弟家装的富丽堂皇,厨房四面墙贴的瓷砖每块值三个烧饼吧,实木吊柜理石台面,客厅鱼缸里灌的是十五块钱一桶的桶装水灌七桶。买了一面包车绿植装饰。现在这房子经弟弟手一卖一买,房本写弟媳妇的名,跟我父母没关系了。一想到这些我这个亲生女儿就觉得有这样雷锋精神的爹妈真是可悲。
我们兄妹五人,两个60后三个70后,那时候比较贫穷,记忆中很少做过新衣服,母亲总是把大人的旧衣服修改一下给我们穿,老大穿过老二老三接着穿。上学时父亲除了付书学费外从没给过一分钱零花钱。毕业时是80年代,那时已包产到户,经济也有所提高,但父亲还是不给我们一点零花钱,我们买衣服鞋子等花费都是我们自己打一点零工挣的钱。再后来就陆续都结婚了,父亲规定我们一个人只能花多少钱,多了不行。比如我是老大,当时只给一千元,包括结婚的全部费用,既家具、床和床上用品还有俩个人的衣服,外加一块手表。我和妻子就是用那一千元把婚给结了。后来老二老三结婚时经济渐渐好转,但父亲还是硬性规定,只是花的钱比我要多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