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在我小时候还真的嫌弃过自己的家庭。记得那时我刚满十岁,上小学三年级。那时的心智属于刚懂不懂的那种。那天上午放学回来,因为我自己的不小心,把前天父母刚买的一块橡皮丢失,向自己的父亲再次表达了需要购买的愿望,没想到换到的是父亲的无动于衷。再一次向妈妈求救,可是我的父母是同样的态度,没有理会。当时在我不理解的情况下哭了。虽然上学时再一次拿到了一块橡皮,可是我心里也非常的怨恨我的父母。怨恨他们为什么要那么对待我一块橡皮并不值钱呀,这个问题让我心里痛恨父母很久。有时都有离家的心思,因为我的父母并不爱我。
我没有嫌弃过自己的家庭出身,恰恰相反,我觉得自己的出身很幸福,父慈母爱,妻闲女乖,虽然不是什么富有家庭,但从小父母就没有缺少过对我的爱护,打我记事起一日三餐一顿没有少过,无论风雨疾病,虽然小时候很少手里有钱吃个零食,但恰恰养成了自己不爱吃零食的习惯。现在结婚育有一女,家里人多了难免会有些矛盾,但随着大家的接处越来越深,都已经磨平了棱角,我的乖乖女,是我们全家的最爱,在我们眼里她美丽聪明调皮可爱……无数的赞美的词语用在她身上,我觉得都不够。
这个还真的是没有想过,因为出生是不由己的事,即所谓的冥冥之中的命吧,但环境可以改变人和造就人的,有的时候,因为不完美的缺馅才造就出更亮丽的人生的。有个说法是富不过三代,那就是一面镜子,说明了出于一般的家庭其实是种幸福,至少可以纯自然的自然地长大,不必担心被绑架,不必担心说错话,不必担心穿的衣服与人相撞,有个说法是穷则思变,因为穷才更可以改变人生,而富则反而可选择的余地少。其实平平淡淡才真的是幸福。平平安安是最踏实的实在的幸福。
我没在嫌弃过自己的家庭出身。另外,我觉得人呢都不支持嫌弃自己的出身,那就是生你养你的家,那是为数不多在人生中不容易背叛你的一群人的集合体。你可以羡慕嫉妒别人的家庭,但是不可以嫌弃自己的,那样和嫌弃自己有什么区别吗?连自己都否定了,人生还有什么意义?不过境遇如何,人都有自己的想法都有自己的必须要做的事情,嫌弃自己没有任何正能量,不会带给自己任何好运的!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最重要!
有意识的嫌弃自己的家庭出身,是小学三年级从乡下转到镇上去上学的时候,距今已有二十余年。第一次看到双层的铅笔盒、第一次看到卡通的双肩背书包、第一次看到耐克鞋……我感觉特别的自悲,一个人坐在座位上默不作声,内心里总是在抱怨:为什么我不生在衣食无忧的镇上人家?那个时候最害怕老师的家访和同学的登门,因为将一贫如洗的家境爆光在老师和同学面前,我有种说不出的自悲。
没有过,俗话说"人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这句话在我从小就刻在脑海里了。因为父母的爱,给于我们生命延续,家庭的幸福温暧让我们姐弟们长大成人。人生有很多事物可以嫌弃或放弃,而最不嫌弃的应是我们年迈父母、我们家庭出身,因为出身在这个大家庭,让我感觉有爱更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