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不是一句话可以概括的,正如这世界里的每一个人,每个人似乎都有一个特别显眼的标签“忠厚”,“肤浅”,“斤斤计较”,“敏感”,“大大咧咧”,但如果你真的了解他就不会这样简单评价了。
宋江有情有义的例子有很多,中国人写小说和画画一样,留白特别多,所以你看不到太多好汉们的内心抉择和挣扎,他们只是做事,做决定。林冲死了娘子,宋江陈桥斩卒,如果是雨果来写,得多出二十万字的心理挣扎和呼喊。但水浒不会,林冲只是“山寨从此无话”,宋江只是落泪。在书中能说到海内人望的只有两人,宋江和柴进,江湖人困难穷困,多愿意投奔这两位,但这两人是不同的,柴进是家财万贯的天潢贵胄,家中有“丹书铁券”,一有钱,二不怕事儿,宋江只是郓城小吏,也就一个小地主家庭,但是当他听到晁盖等人事发后,毫不犹豫的骑马飞报,而这件事直接让希望做官实现报复的他“失身为贼”,李逵原本跟随戴宗,武松先投奔的柴进,但只要他们见了宋江,相处下来,就马上成了可以性命相托付的兄弟,誓死追随,这不是一句简单的“术数笼”络可以解释,武松与宋江故事,大概脱胎于孟尝君冯谖的故事,也有信陵君与侯生的影子,真正爱惜豪杰的人,岂会在意一些小小缺点,岂会听信他人的谗言,柴进只是把好汉们当漂亮鸟雀罢了,戴宗只是把李逵当强壮的打人工具罢了,只有宋江当看到了武松冷漠强横下的英雄气度,李逵凶顽残暴下的可爱之处,他是真的喜欢接纳这些人。我们只看到江湖好汉提到及时雨纳头便拜,可是这背后一定是他多年如一日不懈怠的善待李逵,武松这样的草莽汉子,而这样的人最是知恩图报。对比晁盖听到石迁偷鸡就要杀石秀、杨雄高下立判。
并没有,宋江从一开始就志在仕途官场,杀惜出逃几次都被劝上山,但他只是介绍认识的王英花荣等人上山,自己坚决不上山。被黄文炳陷害后,他无处可去决定上山,但他仍没有放弃入仕途的打算,而且上山后就将梁山进行军事化管理了,去掉了晁盖初期山寨里山大王风气,虽然还是靠打劫州府为生,但是梁山人马上下已形俱成了军队风格。也为后来招安后征大辽,平王庆,灭方腊打下基础,如果还是山大王风气,怎么可能完成那三件事。
没有,宋江从一开始就志在仕途官场,杀惜出逃几次都被劝上山,但他只是介绍认识的王英花荣等人上山,自己坚决不上山。被黄文炳陷害后,他无处可去决定上山,但他仍没有放弃入仕途的打算,而且上山后就将梁山进行军事化管理了,去掉了晁盖初期山寨里山大王风气,虽然还是靠打劫州府为生,但是梁山人马上下已形俱成了军队风格。也为后来招安后征大辽,平王庆,灭方腊打下基础,如果还是山大王风气,怎么可能完成那三件事。
发配途中,宋江被刘唐救上梁山。晁盖吴用等竭力劝宋江加入其伍,遭宋江拒绝。宋江到江州牢城营,结识了“神行太保”戴宗和“黑旋风”李逵,李逵久仰宋江大名,对宋敬重有加,欲宴请宋江但没有钱,借钱去赌又输光,便和众赌徒吵起来,宋江平息了风波。而后李逵为了能让宋江喝口鲜鱼汤便去讨鱼来到江边遇“浪里白条”张顺。二人不打不相识。宋江又结识了渔民张顺。宋江、戴宗、李逵、张顺四人同去江边酒楼上吃酒。
看过水浒传的人都知道,真正劫法场救出宋江的并不是晁盖这些人,而是李逵。最后晁盖等所有人都只能跟着李逵走。李逵一路砍杀无辜百姓来到江边,那么里面有宋江早安排好的步骤。李逵杀老百姓制造混乱,起到了阻拦官军追捕的速度。来到江边属于走投无路的时候,宋江还闭目养神。因为他早安排好了李俊等兄弟在水路接他。可以说这几个章节,充分刻画了宋江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帅才!
宋江发配江州的所作所为,正是他才华得到发挥的超级体现!从他自己诗句就明白,宋江熟读兵书,更有权谋,绝非池中之物!他不肯留在梁山,是因为他清楚自己单枪匹马,留在梁山也会屈居晁盖之下。那么到了江州之后,因为他以孝义出名又仗义疏财,加上冒着生命危险私自报信放走晁盖等人,很多江湖好汉都想和他结识。利用收腹黑旋风李逵,就是他做大哥收买小弟最漂亮的杰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