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定会救的,他虽然化身梅长苏来到京城搅弄风云,但他骨子里仍是那个鲜衣怒马的少年,在他的心里从来都很抵触梅长苏。他恨自己不能和景睿,誉津坦诚相交。他恨自己不能保全景睿。他恨自己让郡主在宫里犯险。他恨自己不能跟老太后相认。他恨自己在这阴诡地狱搅弄风云。所以,他最后不留下一点梅长苏的功绩,化身林殊奔赴北境。那么,林殊又怎么会不救他的副将。靖王说的清楚:如果将来到了林殊面前,林殊问他为什么不救他的副将,我该怎么回答。梅长苏在与靖王商讨如何救人时说不麻烦靖王了,注意是麻烦,说明他潜意识认为这是他林殊的事情,是赤焰军的事。而他对黎纲还是甄平说过:他是一个不合格的谋士,一个合格的谋士应该劝靖王放弃营救,可是他没有,因为他连自己都说服不了。所有人都在积极的帮助营救卫铮,因为他们知道,林殊……一定会救他的副将。
对于靖王和梅长苏在救卫铮一事上的分歧的表现,《琅琊榜》小说和电视剧的差异较大,很多观众只注意到了电视剧直接修改、增减的内容,却忽略了改编之后一些小说中原有情节的意义在电视剧中也发生了改变。另外从卫铮被捕开始的一系列事件中,由于线索较多,部份情节表现手法比较隐晦,也造成了许多对剧情的误解。在此想就这段情节中一些有争议的梅长苏、萧景琰的心态略作探讨。
夏江都说过在卫峥这件事上置之不理是最好的办法。梅长苏一定是会去救卫峥的,但是他心思缜密思虑周全,想救之前他一定会考虑夏江的目的卫峥的身份皇帝的性格等等种种,若不是靖王对这件事火急火燎的态度,也许梅长苏会慢慢想出风险更小胜算更大的办法。
卫峥是长苏(林殊)的副将,是他的兄弟,若非事出有因,他绝不可能见死不救。他只是不想景琰去救,因为那样就会中了夏江和誉王的圈套。我认为他是在等,等夏江达不到目的而放松警惕的那一刻。那时候,才是营救卫峥最好的时机。
小说中梅长苏曾对飞流说过他自己心里从来没有犹豫过要去救卫铮,而我在看到这句话前也从未想过有“梅长苏放弃救卫铮”的可能性,电视剧中,这种可能在事发初期应该已经被排除了。
梅长苏的终极目的是为七万冤魂昭雪,扶持明君上位,所以他的一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有些小牺牲,小伤害也是在所难免的,可是他家国天下,赤子之心丝毫未曾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