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良缘!宝钗只是想表现自己,让大家看见她的好而接受她的思想。不是想嫁宝玉,时刻在证明她比别人好的姑娘。
木石前盟?黛玉只想躲在自己的世界里,拒绝保钗这个恋爱代言人。经常举例证明保钗的动机不纯,代言人的言行举止都不是为了黛玉好。因此宝钗的推理有误,黛玉的心上人不是宝玉。
金玉良缘、木石前盟。宝玉总在推翻金玉良缘,确认木石前盟。过份强调,其实是宝玉心虚的表现。因为,他不确定黛玉是否也喜欢他。得不到回应就心急心慌。
而仙皅,注定孤寂。不敢明目张胆地拒绝别人的宝贝,也不想违心的虚应。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处有还无?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人普通生活和价值观的描述,最重要的是阐述做人做事的时候要谦虚谨慎,不要像晴文那样嚣张跋扈,也不要像王熙凤那样阴狠歹毒,做人要像赖嬷嬷那样,即使得了势,也不仗势欺人,即使已经自立门户也不忘孝敬对自己有恩的人,即使自己孙子在朝廷做了大官也教导后辈要为国为民不要忘了自己是奴才出身。
读懂难,难就难在这部书的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表象下面是一个非常广阔的社会画面,让你穷极一生也找不到它的深度和广度。《红楼梦》这部书从它诞生到现在,有多少文人学者在研究它,直到今天也没有一套完整的令人信服理论系统。研究还会继续下去,所以,我们永远看不懂!
从十七八岁开始看,叶公好龙而已,大部分看不懂,但还真的喜欢上了,同时看了很多红学的书。我是女汉子,大概二十七八,才看懂更多的东西,林黛玉为什么生气,凤姐的不容易,惜春的冷血,湘云大笑后的悲哀。。。依旧讨厌刘心武。
曹雪芹写《红楼梦》,是想告诉我们,别学他!少年不努力学习,吃喝玩乐,结果是身无长技,身不能担担,手不能提篮。最后只能去当和尚!另外也是为了纪念他年轻时他喜欢的一个女孩子!
红楼梦很精彩,但读起来有个很大障碍就是:由于可能的传抄疏漏,以及作者修改统稿并不彻底甚至来不及统稿,加上版本拼接,导致文本多处前后不一致、不连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