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世有界,犹如昙花一现。如梦如幻,似真非真。缘聚缘散总有时,无论亲人无论伴侣无论朋友。世上有一种孤独,不是无人陪伴,而是灵魂深处的孤独感,这种孤独犹如佛性,人人具足。有人觉察得早,有人觉察的晚。学会如何享受孤独,是一种无始无终的幸福。
人未生之前存在哪里?存在男女未配对的基因里吗?假如你向过往追溯,一切都是定数。假如你向未来追问,一切都是未知数。唯一的定数就是未期的死亡,在不远的将来耐心的守候,等你归来,死神并不着急,所以你就不要着急。无论你如何靓丽光鲜,总无法拒绝相同的结局。生老病死别离苦。是人生之终极大苦。这就是人生之苦谛。为了离苦得乐,你是否可以从无边的苦海中解脱出来?而不是单纯的依靠死神的帮助,而是要你在活活着的时候就从这大苦中解脱出来。大悲从大苦中来,大慈也从大苦中来。发心让世人秉持正念,就是为了让世人离苦得乐。
其实人并不是怕死,而是怕死的过程会很痛苦。我奶奶在我小学时就去世了,癌症。当时就感觉她死的很痛苦过程。所以印象很深刻。今年我爷爷才去世,但是他是个很有福气的人,八十五岁寿终正寝,去世前三天就是昏睡,然后去世前一天突然清醒问他说没有任何疼痛感觉,就是吃不下任何东西嘴巴润了点糖水。去世当天就是呼吸了三个大气然后吸不上来就走了。说真的,爷爷去世不痛苦,但是一想到最后呼气那三下我就在想他当时有没有感觉呢。然后就感觉人很神奇,同时生命又很脆弱。只因为一口气没上来,就彻底的消失在这世上了,从此这个肉身就是个冰冷的皮囊了。
死亡并不可怕,它就像凉爽的夏夜一样,可供人无忧无虑的长眠,只是由生到死的那一瞬可能非常痛苦,但这就是规律,没有办法改变。可能你站在活着的角度看死亡很可怕,那是因为你还想着死亡后你自己的思想,这是个矛盾的问题,所以你觉得可怕。也有可能是因为你还有牵挂,还没有完全放下一切。说到这,试问,世间又有几个人能做到真正放下呢?
人活着就是为了父母,为了儿女,为了爱人,努力拼搏干死干活就是为了一个家,父母在了觉得自己总是长不大的孩子,父母离去觉得自己一下子老了许多,离那一天不远了,珍惜时光,把自己埋在工作中,为妻子孩子多留一些吧,捐尸协议已经填好,努力工作只为珍惜时光,到那一天到来了也就是自己累了,该离去了
老人其实最不喜欢的就是过年,日落西山命减一天,更不愿永远离家人而去,没法,生老病死是规律,所以,越老越珍惜与家人在一起的时光,因为心里有数,数是啥?就是有生之年的时间,所以老人的理智不等于是悲观,当大脑新生的细胞越来越少时,却变成了小孩,你就不能再用成人的思想去看他(她)了……
经济条件允许想吃啥吃啥常出去旅游开心过好每一天就这一个独生子女也不大孝顺不关心我们都不敢想老了能指望上她32了也不找对象我们一肚子的心事看看人家的孩子结婚生孩子很羡慕了我都不敢想她能结婚值得安慰的是我们手里还有些钱怎么安排老了再说吧人这辈子能有个听话孝顺的孩子是莫大约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