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来说,陌生感,无非就是说话不太在节奏,哈哈哈也少了,沉默、平淡,甚至也不太知道对方在做什么。刚开始的相互吸引,是在一些基本共识下,两个认为对方应该还合适的人,努力地展示自己最好的一面,希望能有好的开始,也能往好的方向多走一些,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加深了解的同时,也会逐渐有各自对发展预期的想法,这个过程,其实会多很多判断取舍,也就是条件能否匹配,在一段关系里你想要的是否是对方能给的,各种,快乐、物质、婚姻等等。也许其实还不到爱情不爱情的,是一段关系里常有的过程,陌生感,大概就是不合适、准备结束的前奏吧,当然也因人而异,最终的结果,也因人而异,也许,有心的话,这个阶段还可以再迈过去,还可以峰回路转,题主是女生,可以有一次正式的沟通,问问对方真实的想法,如果你觉得错过,对双方都可惜的话,可以再争取,偶尔也可以以退为进,试探对方的心意,不要太急于求成、委屈求全,女孩儿被动可不是什么好事情,但这个过程里,最主要的还是要努力地提高自己的价值(筹码),自己更好了,有底气了,就不会care“是他对我失去了兴趣吗?”这样的问题。最后,最近在书上看到的,说得很好,也提醒一下女生们,不要太快发生关系,尤其是期望往婚恋方向发展的,另外有三个问题可以先得到答案,再来考虑,一是,我们是否是以结婚为前提的交往,二是,发生性关系以后,就不可以和其它女人来往,暧昧也不可以,三是,如果万一怀了孩子,是否可以马上生下来。不认真对待感情的男人,也许比你想象得要多。一扭头看着窗外发呆了好一会儿,最近总是这样,偶尔失落,患得患失。去面对吧,无论如何,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爱情最开始的吸引(尤其是一见钟情)会给你一种错觉,就像看了他一眼就了解到他与你是如此的契合,由此开始你侬我侬的爱恋。Jung曾经描述过,最初的吸引往往是我们的阿尼玛和阿尼姆斯在这个人身上的投影,所以热恋期的情侣爱对方就像爱自己一样甚至更甚(其实爱的本来也就是“自己”)。随着关系深入,渐渐地这层幻象会被打破,有些人会通过打破的幻象去真正了解他的爱人;还有一些人则是通过不断要求对方去改变以让自己沉浸在幻象中。题主能感受到的陌生感其实才是了解你的恋人的开始,这个过程会破除掉许多“你以为”的幻象,同时,你的伴侣也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但是两个人的步调很难一致,因此会引发各种各样的情况。
我觉得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感情是双向的,单方面的付出关系持续不了多久,只有互动,主动一方得到积极反馈,他才知道自己并不是一厢情愿。否则,主动一方会动摇,觉得自己犯贱,自尊心会很受伤,慢慢的也就放手了。这就是所谓的的累觉不爱。例如,你屏蔽了另一个人的朋友圈,不让自己去看。第二个,被动一方意识到某些东西,于是选择了保持距离,避免陷得越深。这种理智的体贴一样很残忍。例如,屏蔽了自己的朋友圈不让他看。
一开始被他身上散发的亮光深深吸引。之后发现原来他也有阴影。最后,我们一起面向阳光。奇怪的是,发现自己有了好多技能点。因为他一直告诉我,你可以做到。奇怪的是,他越来越像我,我越来越像他。奇怪的是,世间有那样多的好男儿,我却相信,他可以变成其中的任何一个。但,最爱他现在的模样。首先相信自己,相信这份感情。题主指的是友谊的话,我觉得最重要是欣赏,你要记住他的美好,每个人都有瑕疵。
因为人是很复杂的,很复杂的,很复杂。复杂到想了解一个人很难,很难,很难。举个例子,每个人都与自己朝夕相处,又有谁了解自己?当你集中全身的热情去了解你的爱人时,你对他(她)的认知程度越来越深。当单位时间内了解的越多,陌生感就会越强。至于是不是对你失去兴趣,这个不能一概而论。因为他也在对你的认知越来越深。合他意自然会越来越喜欢你,不合意应该就会失去兴趣。
刚认识的时候,双方自动给对方脑补了一个形象,并喜欢着这自己构造出来的形象,以为这形象就是对方,但当交流加深之时,却发现对方并不是自己以前所想的那样,现实与形象不符,这就需要彼此加深了解,逐渐更换脑补的形象。人所认知的一切事物,不过是外界事物在头脑中的一个映射,人不可能去真正了解一个外部事物,再怎么了解也是自己的脑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