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一直不在乎,也许是天性比较冷淡。初中的时候,我妈单位有个人的孩子跟我一个班,嫉妒我成绩好,总考前三,就背后说了很多诋毁我的话,我妈知道了,问我怎么想,我很淡定地说,不遭人妒是庸才。我就是喜欢一个人学习,一个人吃饭,一个人旅游,一个人住,因为和别人一起总让我觉得效率低。像我这种极致孤独的性格是完全不符合国内的主流氛围的。对我有看法的人多了去了,当面对我评头论足的,我一般回一句:这跟你没有关系。别人在乎我,因为我对他们重要,我不在他们,因为他们于我而言不值一提。嫉妒过我的人多了,但是,若干年后,当我站在他们遥不可及的地方时,他们会很真诚的对别人夸我,以跟我攀上一点关系作为谈资。说我不近人情的人多得是,可是我有超级爱我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我也有非常亲密的朋友。我活得自在开心,阳光向上。闲杂人等的看法,那是什么?
当我发现别人的看法并不影响自己发展的时候。大学的班委是个小团体,以女生为首,喜欢搞些班级活动。当时我重学业,统统不参加。然后就被小团体排挤了。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周末在教室看书,小团体来赶作业,我打了个招呼,结果集体撇头,装作没看到有人。心里不舒服,但自己有个狂热的目标,没过多关注这些七七八八,后果就是成绩虽然好但四年没被评过优秀。但是有啥大不了?大四没毕业我就签到了工作,换了两个行业笔试面试都是一把过,当我安逸享受最后一个假期顺便还悠闲考了个驾照的时候,这伙人还在两个城市奔波为微薄的工资加班到凌晨。我想说的就是,在意别人看法就是太闲了。当你有一个必须要抓住的目标,拼尽全力都要去完成的时候,根本无暇顾及周围人在想什么、说什么。
就近几天吧,突然不想再担惊受怕,不想再做迎合别人的人了,想通了一些道理。我觉得在别人眼里,在别人的态度,评价中看到的是以他的世界观,价值观评判下的,当时状态下的我,而且还是不一定准确的我。而每个人的三观就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在意别人的看法,迎合别人,就是让自己去走符合别人三观的路,我的路要我自己走,我走我自己的路。还有啊,突然觉得要是想在社交方面改变自己,一定要多出去接触人,尤其是那种让你觉得痛苦的人。痛苦能强制的让人反思自己。
当我知道我永远是对的的时候。生活之中,无数任何人的诋毁,谩骂,甚至暴力威胁,都不过是暴力,罢了。除此以外的任何都伤不到我一根毫毛。我永远是对的,即便在我不对的时候,我也知道,我不需要永远是对的。我不是神,不可能解释正确一切问题。但是不是当我不对的时候,我这个人就是错的呢?不可能,我永远是对的,这和我做了什么事完全没有关系。你可以用暴力摧毁我,但你反驳不了我。我在这里,我是对的。
可能是家庭教育的原因,我从小时候就不是特别在乎别人怎么看我,也从来不怕得罪人,除了几个核心好友与女朋友的看法我比较在意,其他人在我眼里都是空气,爱怎么看怎么看,我为什么要在乎他们对我的看法呢?要是做事情想着别人怎么看你怎么说你,那样活的太累了,你能堵住所有人的嘴吗?自己活的开心就好了,你的成功会无形中给这些人一个响亮的嘴巴,做人最重要的是做自己!!
当我明白人首先是为自己而活,要努力活得精彩时,我就开始学习不要太在乎别人的看法,尤其是在那些属于我自己分内的事情上。这是开始独立。当我明白人要活得精彩就要同时照顾他人的利益与感受,就要让所爱的人感受到爱时,我就开始学习分辨和选择性接受他人的看法,并不断改进自我。这是提升与和谐。成熟的人就是精神独立、不断成长、与天地万物和谐共生,有所为有所不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