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这么写女人的肯定是男人。男人可能会认为,女人喜欢男人不论什么原因,喜欢就不能变成厌恶,似乎女人从一而终的想法还是被现代男人自以为是的继承了下去。所以男人也总喜欢刁难女人,以为自己玩够了女人还会乖乖等自己回来。可是作为女人来说,只需要一秒钟,看清楚一个不值得爱的男人都时间只需要一秒钟。这也许叫觉悟?所以,我不认为王语嫣看清楚慕容复作为,还会傻子一样跟他在一起,我也不认为女人可以为了所谓的爱情贱到和杀母仇人在一起。但是我认为男人的确可以不论任何原因,来用任何方式解除一个女人不爱自己的尴尬。无论是解释自己从来爱的都是雕像,或者别的什么,只要自己的面子不要捏在女人手里就可以。所以,王语嫣如果不爱段誉,可能会离开,找自己所爱,但不会是慕容复。而段誉失去王语嫣,也不过是自己寻找安慰,没有爱过,就是最好的借口。
读不懂作者的心才是作者最大的伤心。段誉和王在一起是最合理的,但金先生发现,无论是读者,还是电视剧都是把王语焉当作女主角。但金先生这时对正与邪的思考已初见端倪,这个思想只能通过阿紫来体现,因此阿朱的戏必须死,王语焉本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金先生一直认为她不会影响读者的视觉,但事实是他高估了众生。所以新修版他直接搞毁王语焉形象,让她陪慕容复,还让她为自己容貌变老大发雷霆推倒玉像。如此,女主角只能是阿紫了。为了能让大家接受阿紫的坏,金先生不惜连箫峰的形象都敢抹上一把。箫峰没钱给阿紫买药参治病了,居然是直接抢了就跑,我槽,真是妙笔如大椽,神仙不敢拦。箫峰都给阿紫让路了,王语焉算球毛,别说判给慕容复,真有必要,金老会毫不手软把她从天龙里踢出去。
主要是代表了金庸先生对爱情的理解不一样了,金庸先生放下了。就作品人物设定来讲,王语嫣是浅薄的女子,也是必然是凉薄的女子,被自己的思想家庭教育束缚的女子。她母亲恨段正淳有很多女人,所以女儿从小就有从一而终的教育影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王语嫣是迷茫的,甚至她自己也不知道这算不算爱,在我看来,这是偏执、同情、亦或心中无法过去的坎儿。段誉天生是个值得尊重的端方君子,这是个简单之极却又复杂之极的男子,讲实话我本人跟他是一类人…很理解他…尊重自己所爱之人的选择,也不愿负爱我之人,天生只想着三千弱水只取一瓢而不得…一生为家人,为爱人,为朋友,为兄弟,甚至为苍生,唯独没有为过自己…
段誉为了她,被推到枯井中,她更像是赌气,她的委身更像是一种报答,一个从来没有在意过你的人,又怎么可能在一瞬间就爱上你还要嫁给你。只是当时的情到深处一种冲动罢了。王语嫣其实还是真心喜欢慕容复的,对于慕容复来说,他也是喜欢这个表妹的,可他念着复国大业,不敢在儿女私情上过分纠缠。相反,段誉倒是插入他们中的第三者。段誉从见到王语嫣第一面起,就开始像个无赖一样,没脸没皮的跟着慕容复一行人当中。当他们最后回到大理无量山下那个石洞里,段誉再看到那个雕像的时候,应该顿悟了自己对王语嫣的痴迷,只是因为她和“神仙姐姐”的容貌一样,内心也就释然了。
王语嫣自始至终都只喜欢慕容复,但自从被慕容复伤害抛弃后,心灰意冷地选择了段誉,也相当于报答段誉的恩情,但当她看到表哥慕容复的现状后还是选择跟其在一起,至于段誉,其实他喜欢的都不过是那个雕刻得非常完美的玉石(神仙姐姐),以至于他自见到跟玉石长的非常相像的王语嫣的时候,心中不自觉的被蒙上了神仙姐姐的薄暮,当跟王语嫣相处久了后自然认清王语嫣的真实面目,她其实只是一个喜欢自己表哥的普通女孩,无非是长得漂亮,但却并不像木婉清钟灵那样有情有义。就结局而论王语嫣照顾慕容复,段誉娶木婉清钟灵,不失为一个各自相安的好结尾。
王语嫣这种人完全没有自己的主见,她的所作所为,她的存在,都是为了表哥慕容复。当段誉没有追求到她时,脑海中的王语嫣是完美无缺的,但是一旦他与王语嫣在一起了,会立刻发现这个女孩其实很普通。平心而论,木婉清和钟灵哪个不比王语嫣好?所以,段誉和王语嫣的分手是必然的。对于段誉来说,这并非不幸,反而是极大的幸运。在新修版中,段誉虽然与王语嫣分手了,却娶了木婉清和钟灵两个极爱自己的人,可谓十分幸福美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