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尊重就没有友谊,好像没有基石就不可能筑起大厦一样。那么尊重从何开始呢?心理学家说:尊重只有在自尊自爱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做他人的朋友也意味着做自己的朋友。懂得自爱的人往往关心自己,这不仅在交际中很重要,而且也是你展现风度的重要基础。可这不是追求个人成就,不是自我陶醉,也不是自私的表现。如果我们不懂得自爱,在别人眼里就会成为一个不值得交往的人。自爱也不是一见镜子就照,更不是自我吹嘘。自爱就是要懂得爱自己,要了解自己。而要想自爱就要做到自尊。懂得了自尊自爱,也就懂得了尊重朋友,尤其是当你们出现意见分歧时。友情的价值就在于互相尊重对方,也在于互不伤害各自的独立性。
你希望得到周围人的认可,希望自己的真正价值得到赏识,同时还渴望感受到自己在周围环境中的重要性。你需要由衷的赞美,期盼朋友和同事对你真诚地嘉许,慷慨地赞美。事实上,我们所有人都渴望这些。所以,让我们都来遵循这条黄金准则,你希望别人怎样对你,就先对他们这样做吧!
从字面上来说就是自己不喜欢或不想得到的东西不要强加于他人,但是我们大多数人都喜欢把好东西留给自己,因为人是自私的,自私在我看来不是一个贬义词,他是一个中性词,每个人都自私,就连出家的和尚做好事修行也是为了开悟,为了今后有福报,死后可以上天堂,如果有人可以做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或事物给他人,把不好的麻烦的事情留给自己,那一定是得道的人,一定是个成功的人。
千百年来,哲学家们都在不断地就人际关系的准则进行着推测,最终只发展出一条重要的准则。这或许正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准则:“你希望别人怎样对你,你就应怎样对待别人。”
要真正地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真的很难,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换位思考改变自己的想法,有时候,多一份宽容,多一份理解,或许我们就收获一份和谐,一份温暖。
我认为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始祖孔子的一种准则。也就是,你要求别人做什么时,首先自己本身也愿意这样做,或你本身也做到如别人这样了,那么你的要求才会心安理得;通俗理解就是,自己做不到,便不能要求别人去做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