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定是“糖醋排骨”了,无论何人问我想吃什么,我都会脱口而出“糖醋排骨”。糖醋排骨带给的记忆不只是酸酸甜甜的滋味,还有肉质老应,带着微焦的烟熏气。爱上糖醋排骨的那一年,是在饭店偶然的一次邂逅,一次入口,终身难忘,再也没有比糖醋排骨的那种酸甜感更对我口味了。家里人常抱怨,我是个很挑剔的小孩,所以才长不高长不胖,因为吃饭不笨,用方言去理解,就是不笨拙,没有大口大口地吃饭,用我妈的话理解,就是娇气。所以合我口味的菜真的很少,我又是典型的南方口味,偏爱甜的东西,但甜的吧,吃多了反而觉得腻得掉牙,糖醋排骨大概就是来拯救我的吧。吃了一次就难忘怀的也是少数,后来每次我妈问我想吃什么,我都会脱口而出“糖醋排骨”,但我妈做的“糖醋排骨”真的不咋的,一开始我还有点挑剔地审视我妈的“糖醋排骨”,酸,焦,汤汁还不粘稠。
那大概是蛋炒飯了,特別有回憶的感覺,很有童年的味道,很溫暖。不知道為什麼我對蛋炒飯真的很執著、我記得原來高中時候,我的後桌打賭輸給了我,得給我做東西吃,當時我腦袋裡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蛋炒飯⋯⋯對蛋炒飯最初的記憶是小的時候媽媽給我做的,那時候的蛋炒飯就是標配的雞蛋、米飯、蔥,這是記憶中最原始的味道,也是我一開始鍾情的味道,不過後來長大了些,我熱衷養生的媽媽開始豐富蛋炒飯的配料,再後來我弟弟出生,他不喜歡蔥的味道,豐富的“蛋炒飯”連蔥都沒有了⋯⋯雖然豐富的“蛋炒飯”也很好吃,但並不是我填在最愛食物一欄裡的那個蛋炒飯了。
饺子吧。每当我爸打电话来说,给自己买点好吃的,一定是饺子。说实话,我爱吃的不一定是饺子,但不能舍弃的一定是饺子,饺子好像总是代表了什么,又或者它是过年一定要吃的,在我老家农村,好像去谁家做客,包顿饺子,一定是感觉回到家了,那么热气腾腾的白胖子,就很简单的包含了一切情感,很神奇 。
我的弟弟妹妹众多,一个秋天夜晚我带他们玩,走到一处夫妻自营的炸糖糕店,夜晚路灯下刚出锅被炸的金黄还滋滋作响的炸糖糕,看着弟弟妹妹们垂涎三尺翘首以待的模样,真真觉得原来生活里的甜也可以简简单单。
糖炒栗子。前几天的广播:天渐渐凉了,昨天回家路上突然想吃糖炒栗子,但干果店里没有货,尚未到季节。曾经有人排了一个小时的队伍买了两包秋栗香到车站接我,那会儿秋天更深,想来也是温暖的。
出前一丁的黑蒜油,不倒翁的芝士泡面。标配是放两片黄芽菜,关火前倒个鸡蛋,盖在面下面,焖到半熟。鸡汤,牛尾汤,黄豆骨头汤,腌笃鲜。黄鱼面,焖肉面。有汤就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