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和妹妹聊天,吐槽和同事间发生的不愉快。她突然说了一句,感觉你在为人处事方面和妈妈越来越像了。我心里一惊:妈妈性情温柔,从不和别人因小事发生争执,正因为妈妈性格过于软弱,与别人拌嘴也总是吃哑巴亏。我小时候亲眼目睹过大人之间的争斗,心里暗暗发誓:绝不要像妈妈一样。可是没想到,长大以后,我的性格也变得唯唯喏喏,从不敢和别人正面发生冲突,像个驼鸟一样。原来父母做人处事的方式早已深入我心,潜移默化的改变着我。
越小的孩子获得的能力都来自于模仿,父母便是孩子最容易模仿的对象,所以才有“孩子是父母的镜子”的说法。
家庭对早期幼儿的影响非常大,父母处理家庭关系的方式就是孩子处理问题的方式,父母面对生活的心态和情绪就是孩子面对生活的心态和情绪。
只有当孩子学会思考、学会判断以后才会发生一定的改变。
但有些潜移默化的习惯很难意识到对错,有时候意识到也很难去改变。
我高中同学小时候是留守儿童,每年见一次父母,特别没有安全感,并且,不能够很好的向父母表达你的爱,因为在原生家庭环境中,没有这样的经验,父母没有向子女表达过爱,长大后,子女也很难想父母表达爱,即使双方都知道,非常的爱,可是中间总感觉隔了一堵墙,这也可能是父母缺少陪伴所造成的后果。
我母亲是一个很省吃俭用的人,不舍得对自己好,不买贵的东西,不舍得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于是,在我小的时候,当表示要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时,不允许,不给我买贵的东西,简单的说就是穷养,我长大后,不敢买贵的东西,非常独立,容易放弃自己喜欢的东西,对金钱很执着。
我妈那会两百块的工资,我们在她厂里食堂吃饭一荤一素。我妈基本只夹一两筷子素菜,过年给我买衣服70块钱,自己一年都不添件新的,我妈的恩我这辈子是还不完的,只要我妈需要,倾家荡产我也要给她,尤其是自己当父亲之后更深刻的明白什么叫父母恩还不尽。
不同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有不同的指导意义.大家不难发现,父母的影响几乎可以决定孩子的成长方向 ,例如子从父业的现象很常见,就是家庭影响服的体现.这也是家长用自己的条件教育孩子的机会,利用机会是个好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