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这世上一遭,当然不能只为了活着。要追求更长远的人生意义。但对于一些遇到点小挫折就悲伤难过,仿佛全世界只有他一个人运气不佳、波折坎坷的年轻人,实在很有必要看看《活着》。不是叫你来比谁惨的,而是叫你知道,大家都有不容易的时候,每个人这辈子都遭遇过许多苦难。你那点破事儿,根本不值一提!
看了《围城》我非常非常赞同里面的一句话,大概是这样的意思:结婚和蜜月旅行的顺序是颠倒过来的,应该先去蜜月旅行,再结婚。这本书的语言颇为风趣,读起来一点也不无聊。而且这本书还被称为“社会百科全书”,几乎每个人都能在里面找到一些自己的影子。
东野圭吾的《白夜行》。讲的是一对少年少女十几年残酷又孤独的相爱而无法相守的故事。这部小说是他的代表作,小说情节紧凑,环环相扣,极擅长塑造人物形象,看的时候就仿佛跃然纸上,让人很想一口气看完。看完后觉得挺压抑的,印象很深。
说到近期沉迷的书的话,小说里就是《死人经》了。明明是几年前的书,现在看起来也是不落俗套,其中关于阴谋的情节更是符合逻辑和人性,每个配角都感觉是有血有肉的人。想揣摩人心的话,我觉得这可以是教科书了。
吴晓波的《激荡三十年》和《跌荡一百年》.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天然认为商人重利轻义,但作为一个学经济的,尤其是看了吴晓波的这两本书,又对企业家,尤其是中国的企业家产生浓郁的悲悯情怀。
《活着》这是一本非常非常悲的书,很久之前我有看过电影,但是并没有到那么悲伤。看这本书之前,我一直以为余华是个女的,因为我潜意识里觉得,只有女人才能写出一本这么悲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