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以后,按照东北一般的风俗习惯,女方三天之后才能过门回娘家。如果赶上过年的喜庆佳节之日,自然而然的就回家过年了。如果结婚之后没赶上过年的时间,按照一般的风俗习惯,年三十、初一都要在男方家过年,初二以后才能回娘家过年,这些都是老的一套说法和传统的习惯做法。因为在年三十这天晚上八点供祖先,泼出去的水,嫁出去的人是收不回来的。女方已是别人家的人了,他们是不能见祖先的,供到初二晚上八点钟才能把贡品撤下来,女方才能进娘家的门。
我是江苏的,我们这里是先回婆家过年我们乡下有一句土语,嫁汉嫁汉穿衣吃饭。意思是嫁给谁家,福和祸都要同当。生了孩子随丈夫姓,就要随自己的男人回他家过年,先回婆家过年。三十,初一在婆家过年。在婆家过年主要是家人团聚自家人都要聚在一起,过年才快乐热闹。在我们家过年初一还要拍一张全家福。拍全家福一个都能少。和婆家的人都聚在一起,相机闪光的一顺间,家人之间的亲情温暖幸福顺间就体现出来了。
我们这里的风俗是大年30或初一在婆家过年。初二女子回娘家。过了初二,接着就是七大姑,八大姨,想先去谁家先去谁家了。我说的这是离家近的,如就要两个人都是外省的,都离家很远,过年都想回自己家里,那就两个人商量着办,现在都有车,去那都方便,交通这么发达,去那都不成问题。
俗话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既然已经嫁出去就应该在自己家过年 ,嫁出去的女儿就是外人,外人是不能在娘家过年的,如果非得在娘家过年也要处理好两家的关系,别让人误会,这样才能安心的过年 。我这边是初二才到娘家拜年的。
回娘家,可以体现姑娘的孝顺,姑娘岀去并不是波岀去水回不来了,这句话也太缺德了,姑娘是人,不是物品,娘家是姑娘第一个家,初二回娘家过年,回去陪父母那是天经地义的事,姑娘嫁岀去后,孝顺两家老人,那才是美德。
如果都是独生子女最好是两家老人接在一起过年最好了,全家团团圆圆,和和睦睦,高高兴兴过大年,是一副人间美丽的风景!其次,如果两家老人合不来,那就只能一年过一家了。条件允许的话一年两家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