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破红尘和信仰兼有吧。父亲想出家,家里亲戚一半支持,一半阻拦。其实我挺理解他的,父亲这一辈子大起大落,享尽荣华富贵,也经受着如今的落魄潦倒,真的不必再去在乎什么名与利了,身外物而已,淡然处之便好。姑姑未出家,却坚持吃素多年,一心向善,善良到害怕路边别人扔的烟头烫伤蚂蚁。她家里条件也算是中层了,自住六层别墅,还有一些别的房产。以前放假的时候,我跟我妹就被姑姑送到佛学堂去听大师讲解,希望我们能够修身养性,端庄大方一点,可那会儿我俩都在认真地打瞌睡。如今难过到失眠,精神持续衰弱,从年前到现在一直身体抱恙,才觉得有信仰是极好的,需要一个精神支柱来支撑自己走出来。
我觉得出家人要‘心如明镜,身如抹布。’落发后都还不能算是真正的出家人,因为还将身体和想法看得很重,执着身体,身上就有很多刺,执着想法,心中便有很多烦恼。若能如《楞严经》所说:‘将此身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就能用忍辱负重的观念来调整自己,心无烦恼,所以像明镜无尘,身能忍辱,所以像抹布清除污垢。如果在落发之后,发现自己离开了道心,就自摸己头,既已落发出家,心生惭愧,立即念佛忏悔。
有的是被迫的,也许是记恨吧!在福建一带有个传统,家里孩子多了,就送到庙里一个。要么学经忏补贴家用,要么也算为家里祈福。前者图个利益不符合佛陀本怀,后者能不能祈福不好说。很多小孩少不更事九被送到庙里,呆个几年,热衷世俗的还俗了,贪图金钱的继续做着经忏,有几个心性纯良的遇到明师或者在佛学氛围好的丛林里,慢慢的走上出家人该走的道路,我的师父和一位挚友就是这样。
可能是实现了自由吧!每个人生来都是受苦的,不但是人,每一种生物都是基因的奴隶,每个人都是适应环境的产物。人的几乎每一种的喜怒哀乐都于这个有关,果腹后的满足感,在家的安定感,男女事的快感,生物几乎每一个行为都逃不过自然界为生物设置的生存和繁殖的枷锁。从这个角度来说出家最大程度实现了自由意志。
佛教家庭的孩子在熏陶下必定对佛教有先天的喜爱和认识。佛教徒的三观和普罗大众不同,他们并不认为传宗接代是生命的首要任务,所以父母很愿意孩子出家以趣向解脱。当然看孩子的心性,部分还是喜欢红尘生活的。这样的出家人让我那个羡慕啊,没有家庭的压力家里还支持。也是出家因缘殊胜一类的。
每个人的出家因缘都不同,但是发好心来出家,能够万缘放下,舍俗入空门,那是决心已定了,所以在师父手起刀落的一瞬间,内心是平静的,也有一种对修梵行的期待吧!出家是一条不归路,如果你已经想好要选择这条路,那么请你记住这是一条不归路;如果你已经踏上这条路,就请你不要回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