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的,行为的改变相对于态度的改变是一个掺杂诸多因素的漫长过程,所以大部分人会采取改变自己的态度方式来让自己舒缓压力,这也可以方便的归到对自己有利的原因,即不是我得不到,是我不想要,在某种程度上也维护了自己的自尊。也有人会一直努力,不抛弃不放弃直至达成目标,这就比较依赖于个体的性格,或许还会把想得到转化为自己的某些信念即必须得到或应该得到。
我们“非常想得到某样东西”的时候,其实我们往往在幻想得到它产生的结果,不会意识到前方的艰难险阻,也不会意识到自己能力有限,在这个过程中还会发现很多与自己价值观相抵触的东西。不过我觉得哪怕是最后不想要了,之前的努力并不会是徒劳的,所付出的东西或许会以另一种形式反哺到你身上。
我们想要的一些东西,不是食物和水,也不是所处某种深渊急需救赎的东西。没有它,你也会活得不错,只不过有了它,心理层面的感觉会更好而已。当得不到这个东西的时候,而我们又想得到,这时态度和行为发生了冲突,这就叫认知失调。失调状态是一种不好的状态,我们会尽量将其减到最小。
得不到的越想得到,得到了就不会去珍惜,这句话不能单纯去理解。得到之后你可能会发现这样东西和你想象得相去甚远,但以此为理由不珍惜的话,你或许得反思一下追求的动机。
既然是自己非常想要的东西,用不够爱、不去做来解释放弃显然过分简单化这一举动了,很多时候也并非是慢慢不想要了,而是在一刹那放弃或退缩的。
长时间的想要得到一样东西的时候,就会付出很多的努力,当努力之后还是得不到回应的时候就会放弃,以后就不会对其他的事再这么的上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