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尔说,要是童年的日子能重新回来,那我一定不会再浪费光阴了 ,我要把每分每秒都用来读。真正令人折服的气质,不是人生巅峰时的雍容华贵,而是看透人生世事后的从容淡定。人和人最大的差别是思维,读书则有助于改变思维。慢慢会成为一个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读书,使你的生活轻松,友爱地来帮助你了解复杂的思想、情感和事件,教导你,尊重别人和你自己,以热爱世界、热爱人类的情感来鼓舞智慧和心灵。
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气质是肯定的,但是也分三六九等。最低等的人只能从书里学到点皮毛,平日里也不少见那些略懂一二,却满嘴天南海北、山高水长,一顿乱侃的说书先生或街井闲人,但凡琢磨此类人等,给你的第一感觉就是世俗。此俗非彼俗,他们的这种俗气是最贴近生活的气质,任何性别任何职业他们都能跟你聊上那么一两句,他们读的那点书已经成为了他们的一种社交工具,不求懂得深切,但求一知半解,足矣。
我个人觉得一个人的道德情操,往往与读书是分不开的。“胸有诗书气自华”,经常读书的人,他的眼界与知识储备自然会比一般人多,所以无论是谈吐,还是见识,都会高人一等,久而久之,“气”(气质)由心生,随着这种使人折服的心态,以及让人舒心的交往,都会伴随着思想与感官不断的升华,这样一来,气质自然就向着智慧博学的方向改变了,变得深邃、沉稳,气质也随之提升。
不是看书就能有气质啊,有人生下来就有气质怎么说?读书确实能提升气质,不过,看你读的什么书。读心理学你会发现自己思想上一无所有,看到人说话做事就会想到他的目的和本质,这个人你就明白了,不过容易心理崩塌,跨过这个坎你就是大神,情商会长。读文学,散文经典小说诗歌等等,你看人总是会笑,从心底的,不信你可以试试,不知道原因,类似对心灵的洗涤。
是可以改变一个人气质的,当然如果只看教材来考出好成绩,而不是看任何其他有内涵有眼界的好书,肯定不能改变一个人的气质。不单单我们要多读书,我们要多读好书,一定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气质,有句老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但是一个人每天只有二十四小时,抛去工作,休息。时间所剩无几。不可能什么都让我们自己去经历。
从《红楼梦》中的妙玉形象的刻画,我们不难看出,一个人的气质和学识能让我们眼前一亮,可是到底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还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不在于读书来的“气质”,而在于“修行”来的“智慧”。所以啊,读书能不能改变一个人的气质我不知道。因为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人能因为闻香就可以吃饱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