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识这样一个姑娘,她是甘肃一个农村的,家里还有个弟弟,如今嫁人都三年了孩子一岁了,她的妈妈因为弟弟要买房子结婚,叫她拿出几万块钱,姑娘两口子挤出了三万元,说给父母,没想到妈妈开口说:“就拿这么点,管你婆婆在借五万,”姑娘很为难说,“自己在婆婆家生活,公婆待自己视如己出,你现在要给弟弟买房子要我去借钱,她以后在婆婆面前如何自处”妈妈很生气,直接反驳,“你婆婆可真是个极品,谁还没个困难,五万元要谁命呢”说完妈妈很生气的挂了电话,撂下电话她哭的像个孩子。据我所知,姑娘出嫁前就攒了两万五给了父母,结婚时老公给了两万作为彩礼,婚后这些年给爸妈弟弟买衣服买手机给钱,妈妈玩坏平板电脑就两三个,手机也换了好几个,爸爸也换手机,如今弟弟用的手机电玩都是她给的。
城市老人大都有退休金和医保,所以年老之后经济上不怎么依靠子女,相反很多老人还经常贴补子女。而农村老人绝大部分没有退休金,年老体衰之后生活上需要子女供给。在这种背景关系之下,呈现在人们视野中的情况就是,农村有很多不孝子,城市中就不多见。不过不能全赖这个,这不孝也有扎堆儿的现象,有的地方少见,有的地方就多。这比较多的地方,肯定就有这种不孝的风气。大家觉得不尽孝道很平常,很多人都这样,你也别说我,我也别说你,与是对老人不好成了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可是有没有想过,在这种风气之下,老人的今天就是你的明天。
跟所接受的教育有关。俗话说“读书明理”,与城市相比,大部分农村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水平还是相差甚远,一些偏远地区的孩子甚至义务教育都接受不完。还有就是家庭教育,这些老了没受的子女赡养的老人,绝对有一部分曾经对自己的爹娘就不好的,你的子女耳濡目染,如今上行下效到你身上了。随着国家对农村老年人的关注帮扶力度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加以及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的经济状况和村民的文化素质都会不断提高,我相信这种不赡养老人的情况也会越来越少。
百善以孝为先,虎毒还不食子。孝敬父母是中华人民的全统美德。圣经里有明训:孝敬父母,在主里要听从父母的,使儿女端庄,使生你的快乐。经文告诉我们,不是要全听父母的话,而是学着在家里行孝,使孩子学你的样式,孝敬老人。滴水之恩,涌泉难报。子不嫌母贫。父辈们没有文化,在年老的时候,我们也不可藐视他们,更要尊重他们。父母就是孩子的榜样,把根留住,树木才长得茂盛。根就是比喻父母,树木就是孩子。
因为穷,所以孩子们是父母的私有财产,是他们的长期投资,是他们的挣钱工具。因为素质低,所以从来不尊重孩子,不会听从他们心里想什么,而是一门心思的想着控制孩子们的人生,让孩子成为自己意志的傀儡,从小就不让孩子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一切的教育就是要“听话”。。孩子稍一反抗,“不孝”的大帽子就扣过来了。。。。好多人说不养老人是因为穷,不是的,因为生命的最初,没有孩子是不爱父母的
有很多婆婆对媳妇不好,年轻的时候婆婆不工作就开始等养老,把钱花给她女儿,老了靠儿子养,管吃管喝管电费几十年~老了看病,慢性病每天吃药,年轻的时候不管儿子儿媳,把孙女不当回事还不如对外人亲,老了一句老了还能咋的,赡养老人是应该的!没错所以得赡养!我老妈有委屈是活该,我作为孙女我都觉得这个社会恶婆婆到老了都得不到惩罚造成了恶婆婆越来越多!找谁说理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