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了大学之后,以前的很多朋友,长辈都觉得我变化很大,其实本人真的是长相很一般的女生,可能后来经过一些有意识的锻炼,使得从在外上气质有所提升。后来上了大学,学生会招新,我就一心想进礼仪队,虽然大家都觉得礼仪队很无聊也没什么技术含量,但是我就是奔着学化妆和学穿高跟鞋去的。因为出礼仪又累又无聊,所以那年竞争的人很少,礼仪队的训练很枯燥但是很有效。每次训练先贴墙站四十分钟,再穿高跟鞋走直线练习。几次下来,走路的姿势确实挺拔很多。由于以前学过一点拉丁,后来被文体部抓壮丁去跳了几次爵士。其实我之前完全没有接触过爵士,完全现学,那阵子运动量很大,但是对塑型很有效,也就一学期下来整个人的线条和气质明显好了。
学医吧,这个行业会逼着你读书,逼着你考研,逼着你读博。逼着你读了十年书,然后顺手拿了个博士文凭,再然后用自己的知识去创造财富。这是最理想化的结局。博士不博士的不说,最起码真的能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去打拼一个未来。会比大部分人更加明白“书中自有黄金屋,颜如玉”。学医不仅仅是收获知识财富,更重要的是在医院里会见识到人性的另一面,也会见到头天晚上还跟老伴儿讨价还价说出院之后要喝二两黄酒的老头儿在夜里喝了一碗儿孟婆汤这样类似的事儿,总之你会对生死离别司空见惯,见到过一次这样的事儿,就会收起自己的坏脾气,温柔的对待身边每一个爱自己或者自己爱的人。这,比鸡汤,比读书更能让自己变成一个温柔的人。
作为中文系礼仪队的一员,阅读与礼仪训练是我学校生活中的日常,无论是自愿与否,我都很庆幸我经历了这些。在内,书里那些学者作家们所传达的精神面貌价值观,会在潜移默化中把你塑造成一个接近于他们的人;在外,形体上把自己塑造的完美,气质便已经提升了。
我健身一年半,全程私教。健身效果算是对体态的极大改变,和气质真没啥关系,我知道有什想说健身对你整个人的改变,确实,不过那是心态的改变。比如我健身之后会觉得以前很多劳累都没什么大不了,再说大点就是“有付出就有回报”,到我也觉得这算不上气质。
首先,要有一定的知识底蕴。要注重自己的品行修养。其次是要注重个人的养成教育。形成良好的言行举止习惯。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学会处理各种问题,厉练自己的人格魅力。要经得起风风雨雨的考验,遇事不急不燥,稳中求胜,妥善处理问题,游刃有余。
首先呢,改变气质得从外表上,一举一动都得得体,走路上不能弯腰驼背的,然后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吃有吃相。这样给人一种大家闺秀的感觉,然后从语言上改变自己,说话得体,学会倾听,最后从内心上改变,要懂善恶,辨是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