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以前的瓦房,水泥路,晚上没有路灯,坐车是拖拉机到现在的小别墅,柏油路,还有家家户户门口都是路灯,还有就是现在坐车都是坐那种面包车而不是拖拉机了。还有就是以前搬运东西的时候都是用马,现在搬运东西都是用大卡车了。
我小的时候记得那个时候我们去街上的时候都是走路去,而且路都是泥巴路,不像现在的柏油路了,那个时候去赶集的时候如果是晴天的时候还好,如果是下雨天的话一定要穿着水鞋去赶集,而且我们读初中的时候也是经常走路去,大概要走两个小时的路程,我记得我读初一的时间候去读书,身上穿的都是干净的衣服,然后是下雨天,我穿的鞋子也是不防滑的鞋子,在去学校的有一条小路上全是稀泥巴,我就一部小心摔倒了,那个时候我身上全是黄泥巴,那个时候去读书我就只带了一套换洗的衣服,想想真是太倒霉了。但是到了我读高一的时候政府就帮我们从村里面到镇里面打了一条柏油路。现在就算是打好了路,可是我们哪里已经很少有人走路去镇上了,以前他们都是为了省钱情愿走路也不愿意坐拖拉机,但是现在人们也不坐拖拉机了,他们都是坐那种面包车,我还是挺希望我们哪里可以再通公交车,这样就更好了。
改变最大的就是现在家家户户门口都有一台路灯了,以前去其他人家里面玩的时候都需要打着手电筒,但是现在完全不同了,走到哪里都是明亮的路。以前我们哪里全部都是瓦房,茅草屋我倒是从来就没有看到过,虽然是瓦房,但是很破旧,有的时候就是外面下着大雨,然后里面下着小雨这种样子。但是现在完全不同了,政府帮助了那些盖不起房子的人家,我们村里面有危房改造这种东西,只要是农民盖房子的话,政府能够给他们一些帮助,所以好多人家的房子都焕然一新了,从以前破旧的瓦房到现在的漂亮的小别墅了,我觉得这就是最大的改变了,现在我们村里面的小孩子都很幸福啊,我们小学的时候放学之后还得去山上砍柴,有时候还要去干农活,但是现在我几乎都没有看到我们村里面的小孩子去山上砍柴了,有也很少有人去做农活了,因为现在好多家庭里面都是用那种电磁炉或者就是用那种沼气做饭,根本就不用去山上砍柴什么的。
我的家乡的变化还是挺大的,从以前低矮的小房子变成了二层小洋楼,现在都感觉和城里的小区没什么两样了,有的村民家的条件要比城里的居民都要好,还有我还记得以前我学自行车的那个小下坡也是现在铺上了水泥,不再那么的坑坑洼洼的了,当时我学骑自行车的时候,真是没少在这些坑坑洼洼里摔倒,现在再看看那条路真是感慨万千啊。
现在可能是搞起了城镇建设,然后我们村的田地是越来越少了,我们家以前还是有四亩的地,现在没了,都在那里建上了工厂,正是因为有更多的就业岗位了,我们村的村民就能到工厂里上班而不用每天忙于农活了。还有就是私家车是越来越多,以前我们的街上几乎是没有私家车停在门口的,我小时候家里是如果有车的话,基本都是比较有钱的,而现在我回家那条路上,每家门口都会停一辆车的,如果有的没有说明他们家可能还有个车库。有了车,出行也是很方便了。我还想起来我以前去市里都是我妈骑电动车带我去,大约每次都骑将近一个小时才能到,而且下雨下雪就只能待在家里,而现在我们那里通上了公交车,这对于我们村的那些老人来说,出趟远门也不成问题了。虽然家乡的发展整体上是越来越好,不过,我感觉住楼房的人多了,人情味没有以前那么浓了,以前都是一家都是邻居都帮,现在别人都是有事忙根本没时间能顾上你。还有当时我和小伙伴们去捉鱼的那条小河早已经不复存在了,现在那里已经建上房子,我那天路过那个地方的时候还想再找找我的童年快乐时光,这段记忆也只能存在我的脑海深处了。
随着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壮大,我们的生活水平也是越来越高,这是值得我们欣喜的,不过,在发展的时候,也不能忘了之前的优秀传统,不忘初心,才能叫真正的发展。
最让我感触特别深刻的就是。以前那个特别繁华的小村庄,现在等到我放假回家的时候,基本上只剩下的老人跟孩子。
现在这个社会科技这么发达,大家不再仅限于在农村里种几亩地来养家糊口了,更多的人都想要出去,去大城市里多赚一点钱,过更好的生活。
并且大家现在种植农作物已经不限于手工种植了,机器种植已经越来越走进我们的生活了,大家也不再局限于种植几亩地养家糊口了。
就会导致一些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特别的多,村里只剩下老人跟孩子没有生气。这种变化真的让我没办法接受,我觉得我想要看到的还是那个温馨的小村庄。
当然啦,科技化给我们的农村生活带来了很多的好处,马路越来越宽了,大家的房子也越来越大了,越来越繁华了。
有些村子也开始一点一滴的发展自己的村民文化,发展农家乐,等等一些够养家糊口的生意也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我们农村里参观。
村子里有历史文化古迹的或者自然文化风景的都收到了很大的好评,农村政府也开始一点一滴的加大改善和治理农村的环境。
这些变化,不得不说让我大吃一惊,也让那个我认为平凡普通的小村庄,一下子就都变得靓丽起来了。而就算村子变得再好,没有人,没有生气,还是很荒凉。
所以我想说那些经常不在家的人,能不能在闲暇的时间里,可以在自己的农村家乡发展一些可以赚钱的买卖,这样就不会让我们的小村庄变得特别的孤单。
我相信只要我们加以改善,新农村一定会在我们的手里边的一点一点的强大起来,这样大家就不用再外出打工了。
我希望我以前小时候那个特别繁华特别热闹的小村庄可以恢复到原来的样子,就算没有那些高科技的产品,我也希望可以变回原来的样子。
从小时候到现在我家乡最大的变化就是变得已经不像原来的家乡了。小时候的家乡是一个农业社会,在这个农业社会里面延续了千年的作业方式!人们按照家族和辈分的顺序在冲着里面和谐的居住着,小时候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都是农耕为主要代表的!那个时候虽然有了机械化的生产工具,但是牲畜依然是人们劳动的重要帮手。我小时候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和爸爸一起给牛打草,然后用铡刀给牛铡草,现在这样的生活方式已经远远的离开了我们的视线,远离了我们的记忆。
小时候的房子是人们改造的土坯房,那种制作土胚的方式是非常的费力的,用土坯盖起来的房子冬暖夏凉,但是比较原始,这种人老几辈子住在一起的现象非常普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较和谐!因为大家的居住方式是按照宗族的关系居住在一起的,所以一旦有事情都是大家一起帮忙共同完成。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逐渐的村子里面的年轻人都往外地跑,变成了城市里面的居住者。在90年代的时候大家盖的房子都比较新颖,二层楼小洋楼比较普遍。那个时候大家还是感觉到农村的生活比较开心自由!到了2010年之后,整个农村基本上就空心化了,农村居住的人们除了老爷爷老奶奶,剩下的人大部分都在城市里面!空心化带来的是城市化的加剧!也是传统农业社会的瓦解!
我们的村子就是在这样的变化当中,逐渐的失去了原有的色彩,变得越来越干净越来越漂亮,但是也越来越没有原来的样子了!
相比较而言,我还是比较喜欢那种农村气息比较浓厚的村子。因为我小时候的记忆就在那里!
从小到大啊,家乡摸过鱼的河变臭了,结了龟一年比一年少了,人一年比一年老了。
最大的变化应当就是人情了。
我在高中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纠结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我越长大年味越淡了,人情也越来越淡了。从前的时候,我跟着爷爷奶奶去他的老伙计家里玩那些老奶奶都会把家里的好吃的拿给我,我在地头上等妈妈老奶奶都会掐了马蜂菜教我撑眼皮,她们对我特别好还很喜欢夸我。
每到了夏天夜里,我家门口都会聚集一大帮子人,老少都有,在门口乘凉,一起谈天说地。时不时就会有一阵很爽朗的笑声传来。
和伙伴们玩累了,我最喜欢枕着这些笑声躺在爷爷怀里。
但是等我慢慢的长大,这些老人就都不在了,我家大门前的青石板上氤氲的凉气还在,但是那些伴着虫鸣的欢声笑语却然是没有了的。
爷爷奶奶的离开导致我高中两年都很恍惚,每次回家,我最害怕的就是听到爸爸妈妈讲谁谁谁家的老人又走了。
那种感觉就好像是一颗扎得很深的植物被慢慢的拔出地面,它的根系连着许多须,每一个老人的离开都扯断了一根须,恍然间我觉得自己和这个世界的联系越来越淡薄了。
我自己想不懂就去问妈妈:为什么我觉得这人世间的情义越来越淡薄了?但是妈妈给我的回答不但没有安抚我,反而把我推入了更冷的境地。
她告诉我那些曾经对我很好的老人的实质是一个很坏的人,她们对你好是因为你小不懂事。
有人问,活着是为了什么?我觉得人活着就是为了这些温情啊,但是,我越来越彷徨而不知所措。
我就是个典型的农村人,我念初中之前家里就是很老的那种房子,就比茅草屋能好点吧,全是土墙村子里面每家每户都差不多,我记忆做深刻的就是墙面经常掉土,我就被砸了好几次,庆幸的都是小块的要不我就见不到明天的太阳了,随着大家生活的改善,现在的村子里面家家户户都是楼房了,两层三层的,不仅公交车门口过那水泥路也是很宽阔。交通便利了大家出行也就方便多了。
这在以前可是想都不敢想的,和以前的土屋比起来楼房就像是活在梦幻中,门前开个小菜地种着当季的水果蔬菜,生活也可以自给自足,我还记得初中的时候我爸爸工资高了妈妈也有了收入,可以改变自己生活了。家里盖起了村里的第一个楼房,不久以后大家也都相继盖好了新房子,我们的村子再也不是贫穷落后的了。以前的土路一到下雨天就泥泞不堪,没个雨靴就回不到家,现在呢水泥马路没有泥也不需要雨靴了。
以前也就是种着玉米和麦子,就指望着它们来生活,现在不一样了大家种的都是水果,收成好卖价高,不需要那么辛苦也可以赚到一年的生活费。以前的家乡就像是贫穷的代表,说起我们村子都知道很穷很落后,现在那是富裕的代名词,就是没有以前热闹了,大多数人都在外面工作很少回家了,人越来越少了,村里也有了很多山里人搬到下面来住,也就是国家的安置房。
不敢想象不到二十年我们的村子变化这么大,现在回去了看着大家过得那么富裕和幸福我也感同身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