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个应该不是只有广州的小朋友只讲普通话,应该是很多城市里的小朋友都是只会讲谱通话,或者会说英语,很少有小朋友再讲家乡的方言了。原因有两个,第一种是因为很多外来务工的子女,他们的父母只教他们谱通话。第二种是因为学校里的老师与孩子们的沟通都是以普通话为主,而孩子在上学时就学会了以说普通话为主,他们可能只有回到家城才会偶尔跟父母以方言沟通。
就如同小可待的地方,是一个省会城市,当初小可与自己的大宝沟通时候大多都是普通话为主,但是也会与她说家乡话,但是小可会让她在出去外时,与陌生说话时都以普通话为主,她在外都是普通话,只有在面对小可与相公时,才会偶尔说一两句家乡话。
这时候的她起码还是会说普通话,但是当她上幼儿园以后,老师与学生的沟通只说普通话,刚进学校时很多宝宝还是说家乡话的,很多小朋友说的家乡话,老师是听不懂的,这时候老师开始跟家长沟通,说让家长在家时尽量以普通话跟宝宝沟通,因为她们老师有时候听不懂孩子的意思,所以孩子在学校总是不愿意说话,因为没有人听的懂孩子说什么。
这时候的家长就开始回家也只以普通话跟孩子说话了,当然那时候的小可也是完全以普通话跟孩子沟通,直到现在,很多孩子都只会说普通话,而家乡话基本都不再会说了,比如现在小可有时候跟大宝说家乡话,可是大宝不学,而是一个劲的咯咯笑,说难听死了,于是小可就放弃了让她说方言的计划。
在大的城市里,因为外来人员太多,不管是在什么地方,大家都是以普通话来沟通,如果孩子不会说普通话,那么可能就会很难走出去,所以现在才会越来越多的孩子说普通话了。
其实不只是在广州,在全国范围内,会讲方言的孩子也越来越少。而讲普通话越来越多,这也使得有很多地方甚至推出了保护方言的措施。其实这个现象也是因为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普通话”的行动导致的。
普通话作为国标语言,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运用到,在我们上学的时候,学校里要求讲普通话。小学语文学的拼音也是纠正普通话的读音,而且小时候是学习模仿能力最强的阶段,所以孩子们对于普通话的学习深深刻印在脑海里。而且基本回到家中,父母也只会跟孩子们讲普通话,因为父母在上班在工作的时候也只讲普通话,不会用方言去跟同事或者上司交流。久而久之都形成了一种习惯。
我是浙江人,其实在中国的话,南方人的方言是特别多的。然后我还是在村子里读书的,在村里读书的话方言也会经常讲到的嘛。但是我们还是讲普通话的时候更多,首先我就是小的时候跟父母一起待在北方,然后北方就算是方言跟普通话的差别相较于男方来说小太多了。所以我小时候就一直活在普通话的环境里,就已经习惯了普通话。
知道回家的两三年才慢慢的学习了一点方言,基本日常生活使用的。而说到广州作为中国的一线大城市,在这里推广普通话的力度肯定是更大的,而且作为外国人最多的城市,老外学的也都是普通话嘛。所以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下,广州孩子讲普通话太正常了!
其实呢学习普通话是为了大家日常的交流更加方便,但是我们也不能忘记我们方言的学习,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小孩生活的环境,都是被普通话占据了。除了家里的爷爷奶奶是说粤语的,就连他们的爸爸妈妈都跟着孩子一起说普通话了!
这一代孩子接触的影视资料,电视动画节目,已经全部都是普通话的了!以前的八零后、九零后这一代人小时候还受香港电台的影响非常多。因为他们一放学就看香港台的电视,那时香港的电视节目是最为丰富多彩,粤语在他们的童年里面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
可是现在这一代,越来越多的儿童电视台、全国各地的卫视台、央视台等等,都是以普通话为主流的。这些节目已经多得看不完了,已经没有人去关注香港台了。香港台也在这些年开始没落了,那些节目已经没有竞争力。
他们所观看的节目是直接影响了他们的语言世界的,他们随口说一句话出来,就是普通话的思维,还有就是那些动画的人物语言。这些娃娃做梦都是说的普通话了,哪里还会有什么粤语的底蕴呢?
就算在一个全部家长都说粤语的家庭里面,都是只能无奈地跟着这些孩子用普通话交流。渐渐地,他们能听懂的粤语就是剩下“吃饭了、睡觉了、洗澡了”这样的简单话了。完全不会去领会那些粤语的歇后语、成语、典故等等了,已经没有了那种粤语的启蒙。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现在他们去上幼儿园老师也是说的普通话,不会像以前那样,老师还跟你说本地话的。所以,他们在跟老师、玩伴之间的语言也是普通话。当然粤语就变得越来越稀少了。
只讲普通话而淡化方言的现象不只是在广东,在全国各地除了北京都出现着。
一般来说,方言是一种地区的传承,有一句诗说,乡音未改鬓毛衰。意思是说就算已经老了,好多年没回到家乡,但是自己的乡音即方言却始终没有改变,可是目前我国的方言现象不容乐观,可以说是史无前例,在明清时期,广东人只有当官的人需要会讲“官话”,就是当时的北京话。为什么呢?因为不会讲“官话”的话,进京面见皇上的时候根本没法交流嘛。但是普通民众却没有将“官话”的必要,因为古代交通不发达,人们都依靠土地生活,不会出现大迁徙。
要求全国都讲普通话是现代的要求,每个小学都有着这样的标语“请讲普通话,请写规范字。”讲普通话有好处是肯定的,必须南方人和北方人做生意,如果语言不通岂不是很尴尬?而这样的机会随着社会的发展,机会是越来越多。
可是,到了今天,小孩子们都会讲普通话,但是讲方言越来越少了,现在可能有些年纪的人在家里还会讲,可是你没发现讲方言的机会是越来越少了吗?在过些年,现在只会讲普通话的孩子们有了孩子,如果他们的孩子从小就听不到方言,那么我们的方言谁来传承呢?
好在,现在有学者已经注意到了这样的现象,开始致力于去保护方言和用音标记录方言。然而我希望我们的方言以后不是冷冰冰的资料,而是生活中大家都会去亲切的讲的语言。
首先广州本身是一线城市,外来的人口是非常多的,也有很多的原户籍不是广州的新广州人了,他们的孩子自然也就不会讲粤语了,而且现在全国的学校老师讲的课,都是普通话了来讲了,如果是方言来讲的话,肯定是不行的,所以孩子们在学习的不管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和同学交流都是用普通话了。
这个不光是在广州是这样,应该全国的中小学都是一样的,现在很多有老师讲课是用方言了,除非是一些年纪比较大的老师,可能普通话就会带一点地方特殊了,但是这个总归也是算讲普通话了,而现在一般孩子校的时间是比较多的,自然就也会受这种影响了。
我原先在泉州读中小学的时候,就的确是有同学就只是会说方言的情况,因为那个时候很多的家人长辈他们是不会讲方言的,自然他们平时的沟通也就是讲方言比较多一点了,举个简单的例子,我有时候会老家,和家里的一些长辈,还是主要以方言沟通为主了,因为有些长辈确实是不会讲普通话的。
但是到我们这一代来说,肯定是会讲普通的话,而且我们正常和别人沟通的话,也是普通话为主了,看着长大的孩子自然也就会受这种影响了。
而且重要的是,现在的家长都是比较会刻意的去培养自己的孩子去讲普通话了,我觉得这样的话,也有一个目的就是避免将来自己孩子讲话,不会地方口音这种,不然的话,以后想报考广播住持的话,都考不了的。
在广州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小朋友只讲普通话,我觉得造成这种情况有几个原因:
第一、广州毕竟是一线城市,外来人口众多,他们都是来自全国各地,他们之中很多人都不会讲粤语,所以他们的后代基本上也不会讲粤语。因为外来人口的比例超过本地人口,所以从表面上看讲普通话的人比讲粤语的还多。这个现象的深圳也很明显,在深圳街头,到处都能听到大家用普通话交流,不止是小朋友之间,连大人之间也是一样。粤语保存得比较好的就是香港了,香港因为户口的限制,外来人口不像广州那么多,所以粤语受到外来语言的冲击就比较小。
第二、语言是一个民族的重要特征,是人们交流的重要工具。语言对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重要的影响。中国地域辽阔,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语言,而共同的语言可以将大家联系在一起。所以出门在外的人们遇到跟自己讲同样方言的人都称作老乡。但是因为语言的不同,大家之间就容易产生地域黑现象。所以我们经常可以在网上看到一些网友在贴吧、论坛上互相攻击。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国家规定推广使用普通话,学校的教学也用普通话,所以小朋友们上课时都是用普通话来阅读课文,与其他同学的交流也是使用普通话,慢慢的普通话就成为他们的第一语言,所以经常可以在地铁上看到家长用粤语跟小孩说话,小孩用普通话回答父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