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收到捐助,这当然是好事。不管对于"冰花男孩",还是他所在的学校,这都是天大的好事。
但"冰花男孩"的走红,也暴露出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那就是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冰花男孩"绝对不是一个特例,只是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的一个代表而已。
因为"冰花男孩"的曝光,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也得到了政府各级部门的重视与关怀,这固然都是好事。
但问题是,我们对"冰花男孩"能够关注多久?当新闻热度过去的时候,还会不会有人持续关注"冰花男孩"的生存现状?等这次捐助的财物都花完用尽的时候,"冰花男孩"是不是还要回到原来的生存状况中?"入奢易,入俭难",等孩子们习惯了更好的生活的时候,如果又被迫回到原来的生活状态,他能否适应?
我们只看到了一个"冰花男孩",但是在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广袤,又有多少个"冰花男孩"没有走进大众的视野?又有多少比"冰花男孩"生存条件还要艰苦的孩子,还苦苦挣扎在贫困线上?
捐助一次很容易,扶贫一次也很容易,但问题是,捐助与扶贫怎么才能长久?对于千千万万个像"冰花男孩"这样的留守儿童,我们怎么能够做到持久地关心与帮助?并且来自外界的关心与帮助是不是能够帮助他们走出贫困的唯一方式?"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怎么才能够通过外界的帮助,让他们的家庭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出贫困?
怎么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扶贫与救助机制,怎么能够让我们的救助与捐赠覆盖更多的留守儿童?怎么更好地实现资源配置?这才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的问题。
我是香草珠儿,
心理成长,心灵提升,我们一路同行!
请关注公众号:香草珠儿
只能说这个社会上好人太多了,我只希望学校能够善款善用。
其实,客观来说,这个学校的老师善用网络。我看报道说,是一名老师将“冰花男孩”的图片发到网上,马上就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关注。
你看看他的小手,这是一名8岁孩子的小手,可是我相信比每天抹着护手霜的你我的手都要粗糙百倍:
再看看这所学校,教室里无取暖设备,虽然学校一直争取,但应该还没批。
这群孩子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坚持上学,而“冰花男孩”长大后的愿望是:“要当警察,因为可以抓坏人,报效祖国。”
多么朴实可爱的孩子,如果通过他的照片,就能为他们学校改善教学条件,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
而事实上,全国网友也是这样做的。新闻发出后,很多社会力量都给学校送资金、送衣服、送保暖设备,学校应该能松一口气了。
只是,我希望学校能将资金善款善用,将钱用在改善学校的硬件和软件环境上,为孩子真正地提供温暖的保障。做到这里,我觉得就很欣慰。
在这之后,我觉得我们还可以做一件事,去看看自己的身边有没有像新闻中所提到的学校,所提高的农村孩子。
其实,他们不需要的我们一时所有人都突然地关心他们,而是让他们能够持续地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家庭条件的根本改善。
例如,通过我国的扶贫攻坚,让他们的父母在农村也能找到适合的工作,赚取合理的收入,回到他们身边;让农村的教育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让这些孩子也能享受到城里孩子在教育上的公平,这才是我们需要持久去做的一件事情。
如果你觉得我说得有一点道理,请动动手指给我点赞吧~
用活色生香的心理学自我疗愈——素心心理画(ID:suxin1920)给你更多。
这个社会还是好人多啊。1月8号,“冰花男孩”的照片刷爆朋友圈,当天,“冰花男孩”就收到陌生人到现场资助的现金。在媒体报道之后,咨询的,想捐款的人就更多了。人多力量大,很快,“冰花男孩”所在学校就收到了捐款,更多的孩子,因为这位“冰花男孩”,享受到了资助,这是学校当初没有想到的,也是“冰花男孩”当初没有想到的。大家都应该感谢这位“冰花男孩”。
其实,这件事情很偶然,因为“冰花男孩”的照片,让更多的人了解了昭通市各辖区县城农村孩子上学的实际情况。昭通市是红色革命老区,1935年2月4日至14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曾在昭通市的威信地区召开了著名的“扎西会议”,落实了遵义会议的精神。“扎西会议”虽然没有遵义会议有名,但同样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年的革命老区,如今也是贫困落后的地区。
“冰花男孩”类似的贫困户有很多,只是大家不知道而已。今天看了网上的报道,称“冰花男孩”家在当地不属于贫困户,家庭情况算好的。那就可以想象,有更多的孩子比“冰花男孩”还困难,他们更需要大家的关心和帮助。
从另一方面来说,当地村委会以及当地学校的工作做的还不够仔细,虽然很多困难无法避免,但是,当地的工作人员对当地的情况更加了解,更应该把事情做的实处,解决孩子们的实际困难。很开心,学校即将为孩子们提供住宿的地方,解决学生上学远的问题。如果没有“冰花男孩”,学校的行动也不会这么快吧。
总之,这是一件好事情。
@愿与你一起擦亮星星,共同成长。欢迎关注公众号:擦亮星。
我觉得挺好啊,这样的关注度,自然会给这些境遇相似的留守儿童带来利益还是大于弊端的,政府也会更加重视,这样的结果不好吗?总比把这些关注度放到某one某璐上靠谱吧。
在这个戏子比较值钱的时代,类似于这样的新闻能引起人们关注当然是一件好事,但是相反可能也有人跳出来说,这应该是国家扶贫早就做好的事,而不是等到爆出来才去关注,才去感动全国网友,才去补救。可是我想说的是扶贫本来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不间断改进提高的过程。在这个社会很多 问题通过这样一种形式暴露出来,我反而觉得是件好事。就像陈光标做好事,有人会说他是作秀,可是我觉得只要他最后实实在在掏钱了帮助了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作秀又咋样,总比演艺圈的娱乐明星作秀做的有意义吧。
至于政府的扶贫工作和处置留守儿童的工作,我不了解没有发言权,但我相信通过这样的方式加大社会对这方面的关注,终会极大促进问题的解决和改进社会风气。况且,“冰花男孩”很幸运的没有出现身体上或健康上的问题,赶在留守儿童可能出现这些不可挽回的问题之前得到社会的关注也是一件幸运的事。就像“冰花男孩”父亲说的那样,很感谢这些外界的关注和善款,但同时也希望自己的儿子不会因为这些关注和善款而变得不劳而获,还是希望他能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成长。
最后这个结果学校收到善款,政府出面扶持,“冰花男孩”父亲找到工作,广大网友的关注和善意,这不都是很好的结果吗?最后祝福以“冰花男孩”为代表的留守儿童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不幸中的万幸。人们都喜欢锦上添花,而很少雪中送炭。
对于一个被曝光了的贫困男孩,大家就会群起关爱。而更多的贫困学生,或者更严重的贫困山区的孩子,却没能得到应有的帮助。
这是一种看似高尚却是可悲的善意。
为什么一定要被报道了才能受到关注呢?平常都干嘛去了?我们总是习惯对于眼前的贫困大发同情心,而更多的弱者,我们却视而不见。仿佛他们根本不存在。
有不少公益组织,是真正的在做着慈善公益事业,可是每天在筹款的时候,鲜有人能够去捐款,而对于曝光之后的贫穷,我们就会去一拥而上去献上爱心。这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善意只有被曝光了才值得去展示?
有的人的爱心,是有功利性的!是具有索取性质的!没有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没有一代的回报,就不会去做。
这是一种可悲。
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这也是一种社会的顽疾,我们需要有更健全的制度,我们的扶贫还需要更精准,我们对于爱心和慈善需要有更合适的理解和作为。
我们需要有更多的力量去从根源上去消灭贫困!
从大眼睛姑娘到冰花男孩,我们看到,只有被被报道过的底层人,才能获得帮助。这就好比很多好人,只有被献出了生命才会被追溯被高度褒奖被称赞。这是一种扭曲的可悲的现象。
当然,冰花男孩学校收到捐款,从面上来看,是一件好事。但其实背后,却也是一种巨大的舆论压力,他们以后的生活,人生轨迹,都将受到大众的监督和影响。
有时候,真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虽然我不觉得现在媒体对“冰花男孩”的过度宣传曝光是好事,但是“冰花男孩”的出现,真的让不少人,甚至成年人进行了一次自我反省,包括我自己。
现在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大家变得越来越浮躁,我们想要的也越来越多,很多人甚至变得“欲求不满”。现在我们突然知道,有这么一颗男孩,每天走路一个多小时,就为了去上学,小脸冻得红红的,头发都“染”上了冰花,我们顿时觉得自己并没有意识到我们的条件已经比很多人好了。
有这么一句话,当你嫌脚上的鞋不好看时,不妨去想想只有一只脚的人。坦白说,这样的句子也是有感染力的,但是给我们带来的震撼绝对没有“冰花男孩”这样的例子深。
学校收到捐款,我也是想到的。因为当时我看到这条新闻的第一反应就是,这是哪所学校?能不能给这位小男孩捐款,让他不用每天走路这么就上学?
收到捐款,说明大多数人都还是善良的,对孩子的教育这件事还是重视的。男孩说最大的愿望是到北京上学,我相信有人听到这句话,是愿意帮他实现这个目标的。
我只希望,学校以及师长别给男孩过度渲染他“一夜成名”的事情,让小男孩保持着愿意为了上学走路一个多小时的纯真,好好把学业完成。
作者:林小白,有书智库领读达人/多平台认证讲师,新浪微博@Nicole林小白,公众号:林小白向上管理(ID:living4ev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