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一下还是很符合自己的现状的,前不久还在和朋友们说,发现我们现在每天的空闲时间是越来越少了啊!朋友们大多是互联网行业的,他们很多人几乎每天都要加班的。
平时工作时间是996,再加班是话回到家基本上快半夜了,如果再看会书都到凌晨一两点了,想玩会手机发现已经很晚了,再不睡觉的话第二天估计上班要迟到了。
然后匆忙洗漱完上床睡觉,然后早早起来坐车上班,路上花1两个小时的通勤时间,到公司吃个早餐刚好赶上上班时间。
有时候朋友之间也会聊天讨论,说我们每天这么忙的意义在哪?一个朋友说,因为自己家里穷,是农二代,自己本来就落后人家一大截了。
但如果自己还不努力奋斗,多学些本领,多赚些钱,不仅自己会越来越落后人家,还会让自己的后代过得越来越差,也许去奋斗了不一定能改变多少,但是如果自己不去试一下,那就一定不会改变什么。
想想挺对的,年轻一点累一点没事,就怕年纪大了还是一事无成,那时候才是真正的可悲。
而根据我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看,我也觉得自己的空闲时间越来越少,一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工作岗位的晋升,在工作上需要操心的事情越来越多,事情一多起来,一天很快就过去了。
而我为了更好的胜任工作,就算一天中有那么一些空闲时间我也会拿来看书学习,提升自己的技能,同时还逼着自己一周去两次健身房锻炼身体,因为我一直觉得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就算你能力再强,工资再高,但是如果你的身体出问题了,前面做的事情也就没有意义了。
不过我觉得以后我的空闲时间会越少,因为现在还是单身,如果结婚之后,要面对家庭的杂事和抚养孩子,那时候会更忙的。
也正因为有这个担心,我想好好利用现在的时间赚更多的钱,这样会让自己在今后有更多的选择,比如,一个人照顾小孩太累了,那就可以请保姆一起来照顾小孩,花钱来买人家的时间。
今天微博的一个热门话题,就是调查发现,在2017年,除去工作和睡觉的时间,中国人每天的平均休闲时间为2.27小时,而这个数字在三年前是2.55个小时。即是说,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们的休息时间反而在减少。
作为一个普通211大学的大三生,我的日常是每天7:20起床,赶8:00的早课,下午4:00或者6:00下课,下课后去教室或者图书馆自习,晚上9:30和其他自习的同学一起离开教室,一般来说洗漱完之后是10:00多,玩一下手机就要睡觉了,我从来都不敢放肆晚睡,因为今天晚睡就会影响第二天的学习状态。除此之外,周末两整天我还要去上双学位,一周七天全周无休。如果这么来算的话,人均2.27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和我的情况是相近的。
可能在某些人的眼中,大学就是轻松和玩乐的代名词。但事实是,很多学生在面对未知的未来都充满紧张感。在大学,成绩真的代表了一些东西,你的奖学金、评优、保研、出国,所有的一切都和成绩挂钩。除了学习,我们同时要花很多时间在课余活动上,例如学生会、社团、某个名师的讲座……大一忙社团,大二忙考证,大三忙考研和校招,大四忙实习。当然可以选择懒惰,但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有时候会恨不得一天有48小时。
当然,学生无论如何都比不上在职场的人辛苦,他们要加班,要赶项目,还有沉甸甸的经济压力。其实社会上的每一个人,想放松想偷懒很容易,只是我们都过不去自己那一关,不敢放松罢了。比你优秀的人太多,比你有背景的人也太多,我们要拼了命地学习,才能找个好工作;要拼了命的工作,才能买车买房,养育子女,赡养父母。我可能每天休息时间还不够2小时,但这是我在认清事实后的选择,就是选择让自己吃苦。
最后,希望大家在每天的奔波与拼搏中,都能得偿所愿,苦尽甘来。
说实话看到这个数据,我觉得符合理想中的数据。其实中国一直是个患有严重焦虑的民族,这种焦虑来自居安思危的文化,来自变化高速的社会,也来自我们内心的不安全感。
最近我一个朋友去美国留学读书,她在微信里跟我讲述,到了美国,才发现慵懒是人生活的本性,怎么在国内的时候我们就会那么忙呢,她的这句话或许就是说道我们的心坎上了。
无论是高房价还是的工资日益在缩水,的确我们的中国人活得不轻松,再加上中国人本身就多,僧多粥少一直是非常正常的。
所以很多人都卯足了劲工作,老板宣布加班,我们就加班,老板不宣布加班,我们有时还有很多劳模也在工作,这种工作态度一直都是有的,更是刻骨深入刻在我们每个人心上。
因为我们内心希望用自己的勤劳换来内心的舒坦,用自己的勤劳换来优秀的业绩,用自己的勤劳也在未自己打拼一个好的未来,这就是我们为何越来越少的休闲时间,即使放假了,我们会带上电脑窝在自己的小屋里,思考着方案,这都是常事。
尤其是我们公司做设计的姑娘,很多人熬夜作图修图都是常事,以致于经常脸上爆豆,就是因为没有休息好,内分泌失衡。
我们虽然一直在提倡慢生活,但是这依然是小众,这或许与我们的节奏有关,除非真正的我们去了一个小城市,不再担心未来,拥有了足够的保障,或许我们会停下手中的活,和自己最亲近的人一起看日出,感叹下岁月静好,但是我们深知这一切的背后其实都是有着前人默默的努力才会拥有现在的一切。
我是唐若,职场心理顾问,愿和你一起成长。
国人日均休闲时间2.27小时?这又是哪里出来的调查结果?
首先需要定义下什么叫“休闲”?吃饭睡觉算吗?运动健身呢?或者是只有打游戏聊天看影视剧才算?只有明确定义了以后,我的休闲时间才能准确算出来。
比如吃饭不算,那跟朋友约会聚餐聊天算不算呢?睡觉不算?那午休算不算呢?所以我觉得这个调查结果失真。
不管怎样,说说我自己的休闲吧。
每天都要运动30-120分钟,有可能是跑步,有可能是keep训练;临睡前必看美剧,看一个小时左右。其他的休闲比较少,最多会跟朋友聊聊天。休闲时间一天算下来应该有三四个小时,超过了国人平均水平,哇,是不是说明我不够勤奋用功啊!
其实很多人真是没有休闲时间的,一大早起床收拾准备上班,上班之后就是各种事情,上级、下属、客户、业绩,一个头两个大,恨不得把时间掰成两半用,把自己劈成两个人。下了班就轻松了?不,还有加班,还有没完没了的公司事情,回到家以后,微信工作群也不消停,一会一个任务,一会一个工作安排。吃完饭就得打开电脑继续工作。好不容易搞完了,也深夜了,该睡觉了。这一天下来,哪有什么休闲时间?
我周围有很多人都是这么过来的,除了工作还要陪孩子,根本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所以我觉得我要珍惜自己现在难得的休闲时光了。
据说关注我的人,最后都活出了想要的人生。微信公众号【媛来思语】ID: hengheng_doudou
如果我说:很抱歉,拉低了国人的休闲水平,我根本就没有休闲时间,你信吗?什么,不信啊?
可是作为职场二宝妈,既要忙着上班,下班又要照顾两个精力超级旺盛,一刻也闲不下来的孩子,说整天几乎没有休闲时间,好像也不算太夸张哦。
但最近,我找到了两个好方法来增加自己的休闲时间。
第一,重新定义了休闲的范围,我告诉自己,不一定观影看剧,逛街娱乐才算是休闲呀,虽然现在的我都快不知道电影院的大门朝哪儿开,但每天见缝插针地利用碎片时间看几页书,还是经常有的事情,这对爱看书的我来说就是在休闲啊。
周末时经常去遛娃,有时爬山,有时逛公园,尤其现在春暖花开的,孩子们玩得高兴,我也心情舒畅,这又何尝不是休闲呢!
第二,最近在学习时间管理,提高了做事效率和时间利用率。
同样多的事情,现在可以用更少的时间来完成。这在无形中,就好像自己的时间变多了,把这多出来的时间,用来从事一些休闲活动,怎一个"爽"字了得。
我现在的状态,比起国人日均2.27小时,还是很有些差距,但每天忙里偷闲,抽出一个小时左右的空闲时间,看几页书,码几段字,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
可能算不上是严格意义上的休闲,但自我感觉很不错,释放了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心里很轻松,比起以前有很多时间休闲的时候,反而更有成就感和幸福感。
糖果妈妈:俩宝妈妈,中学教师,陪你一起养儿育女,欢迎点赞关注!
这个2.27小时的休闲时间还算是比较平均的。因为按照正常的朝九晚六,晚上11点睡觉,再除去晚上煮饭、照顾小孩的时间,能留下2.27小时休闲时间,已经算是比较慢生活了。
我不知道这个数据是怎么测算出来的,但是2.27小时肯定是不够个人发展的。
我们的休闲时间可以用于个人运动、家庭时间、个人学习成长、个人休闲娱乐、社交等等方面,说实话日均2.27小时肯定不够的。
就像我目前在深圳的工作状态上,基本上都没有休闲时间了,可能也就是一周才2.27小时。因为平时工作忙,下班后还有自媒体,基本也就周末可以稍微休闲娱乐一下。
一般在一线城市,都不敢太休闲,因为这边竞争非常大,除非你已经有了足够多的资产跟财富,自己完全没有后顾指忧了,否则只要闲下来,自己心里还是会有焦虑感,担心工作上被别人取代,失去了机会,忧虑家人的各种花销等等。
另一方面,在一些三四线城市的工作中,他们本职工作其实虽然工作时间要7.5个小时,但实际上他们的工作量并不需要这么多时间完成,工作时间上有非常多的自由支配时间,但很多人就会用来刷微信、聊天、看视频等碎片化资讯上,其实他们的休闲时间肯定远远不止下班后的那2.27小时。
你觉得你每天有多少休闲时间呢?欢迎留言分享你的观点,一起讨论。






